中評社北京3月1日電/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1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進一步強調,要“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的競爭力和安全性”。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產業鏈分工日益占據重要地位,如何通過融入全球產業分工體系並不斷提升本國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成為發展中國家在現代化進程中面臨的主要難題。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成功走出一條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拓展了發展中國家參與全球產業鏈分工的路徑。總結以往中國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的成功經驗,有助於抓緊補短板、鍛長板,進一步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
1.積極培育核心產業鏈和關鍵環節,不斷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
光明日報發表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所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張其仔文章認為,中國的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是在不斷擴大開放中推進的,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揮比較優勢,抓住全球產業分工重塑和調整的機遇,融入全球產業分工體系,快速提升了產業鏈供應鏈競爭力。之後,隨著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和資源環境約束的加劇,創新和國內需求在推動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中的作用逐步提升,中國日益重視結合自身優勢積極培育核心產業鏈和關鍵環節,促使中國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
早期西方現代化理論認為,發展中國家要邁上現代化之路,應走完全依靠其他發達國家的路子,因為發展中國家之所以落後,原因在於這些國家處於傳統社會之中,祗有借助發達國家的外力亦即必須依靠外部市場,這些國家才能擺脫傳統的束縛走上現代化之路。但事實是,沒有發展中國家通過單純借助發達國家的援助、依靠外部市場而在現代化上獲得成功。關起門來搞進口替代,完全依靠本國市場,一些拉美國家也曾經走過,但也沒有獲得成功。實踐證明,在全球產業鏈分工背景下,發展中國家無論實行出口導向型戰略,還是進口替代型戰略,如果不能把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放在自身力量的基點上,不能真正塑造自身優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要實現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都是不可能的。中國在推進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的過程中,及時把重點放在了提升自身能力和水平上,不斷提升科技自強自立水平,不斷提升企業自我創新能力和水平,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得以不斷提高,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得以不斷增強。
2.推動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協同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
文章指出,企業是產業鏈供應鏈的微觀主體,產業鏈中既有大企業也有中小企業。20世紀90年代以來,跨國公司成為推進全球產業鏈分工的主體。出於成本、資源要素、市場、戰略需求等方面的考慮,跨國公司對其經營活動進行全球分散化布局。在布局過程中,跨國公司力圖推進構建一種等級式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在這個等級體系中,跨國公司掌控著核心競爭優勢和關鍵環節,在產業鏈供應鏈中處於支配地位,發展中國家的大多數中小企業處於從屬地位。這種產業鏈供應鏈上的不平等關係導致中小企業在利益分配上處於不利地位。中國在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的過程中,不斷推動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通過加快科技創新、共享融通模式和優化發展環境等方式,推動大企業與中小企業共享生產要素,構建了以龍頭企業或關鍵環節主導企業牽頭,聯合產業鏈上下游、橫向同類企業,以協同提高產業創新能力、供應鏈暢通能力、市場拓展能力等為目標的新型產業組織形態,實現了大中小企業的融通發展、共同發展。
為了有效處理產業鏈供應鏈中大中小企業的關係問題,中國開展了大量工作,尤其是近年來,在習近平經濟思想的指導下,中國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以更大舉措加快支持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2018年國務院發布《關於推動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打造“雙創”升級版的意見》,明確提出搭建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平台。工信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務院國資委發布《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1年工信部、財政部等部門發布《關於加快培育發展製造業優質企業的指導意見》,提出加快培育發展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產業鏈領航企業,構建優質企業梯度培育格局。2022年工信部啟動首批產業鏈供應鏈生態體系建設試點工作,要求試點城市通過機制創新、要素集聚、平台搭建、數智賦能和政策支持,推動形成龍頭企業、配套企業等協同聯動、競合共生的生態發展格局。一系列支持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政策舉措產生了積極的效果,不僅進一步提升了產業鏈的韌性和產業鏈供應鏈的現代化水平,而且通過產業鏈上下游聯動協同促進了現代化產業體系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