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推進國家糧食安全產業帶建設
http://www.CRNTT.com   2023-03-01 08:38:19


   
  國外糧食產業鏈供應鏈發展經驗
  
  主持人:建設國家糧食安全產業帶的重點任務之一是提升糧食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我國在這方面存在哪些短板?有何國際經驗可借鑒?
  
  王秀東(中國農業科學院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經過幾十年的糧食流通體制改革,我國糧食產業化水平有了很大提升,應急保障能力也大幅提高。一是糧食產業體系門類日趨齊全,產業化程度不斷提高。中糧、北大荒等一批有競爭力、影響力的糧食企業構建“產購儲加銷”一體化經營模式,有效發揮了穩市場、保供應、促發展、保安全的重要作用。二是糧食應急保供體系不斷完善,應急保障能力不斷提升。截至2021年末,我國共有糧食應急加工企業6000家、糧食應急儲運企業4199家,應急加工企業日加工能力141萬噸,在新冠疫情期間有效保障了社會需求。但是,從糧食供應鏈及全產業鏈來看,我國糧食供應鏈存在市場導向不足、糧食供應鏈信息化平台缺乏、產供銷連接不順暢、糧食儲備體系不健全、部分農產品供給嚴重依賴進口等問題,造成糧食供應鏈一體化程度偏低。此外,在國際貿易形勢嚴峻、新冠疫情持續蔓延、乾旱洪澇等自然災害衝擊下,國際糧食供應鏈動蕩不安也造成我國糧食供應鏈的不穩定。從糧食產業鏈來看,我國糧食產業主要以生產環節為主,糧食加工業、物流業及服務業發展緩慢,產業鏈嚴重脫節,無法形成協同效應。糧食產品生產、加工、流通、消費環節一體化發展程度相對較低,一二三產業融合仍處於初級階段。在糧食產業鏈條中,粗加工產品多、精細加工產品少、勞動密集型產業多、資本密集型產業少等問題突出。
  
  從國外糧食產業鏈發展經驗來看,美國以具有領導能力的核心企業為中心,組織協調糧食的採購、儲存、運輸、加工、銷售等業務,形成一體化協作的糧食產業鏈,提升了糧食產品的附加價值,實現產品鏈、物流鏈、價值鏈、信息鏈等多鏈融合。同時,核心企業通過向糧食生產者提供糧食生產指導與管理,如品種使用、化肥購買、技術服務與指導及信貸支撐等服務,實現糧食產業鏈的整合。國際四大糧商有三家都是美國企業,分別是阿徹丹尼爾斯米德蘭、邦吉、嘉吉,該類企業通過實現一二三產業的互聯互通,在糧食市場競爭中發揮了產業競爭優勢,在全球糧食產業發展中頗具競爭力。另一家國際糧商是法國的路易達孚,作為全球第三大糧食出口商,同樣通過整合糧食產業鏈和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實現了糧食產業的絕對競爭優勢。
  
  從國外糧食供應鏈發展經驗來看,日本糧食生產與我國有諸多相似之處,如農業生產均以小規模經營為主,農戶兼業化程度較高等。但日本通過組織建立農業協會作為糧食供應鏈管理的核心成員,具有豐富的糧食經營、管理及組織經驗,負責統一協調糧食的供銷,從而實現糧食供應鏈的整合。一方面,農協通過為農戶提供糧食生產技術、良種、化肥等農資供應、農業生產保險和貸款辦理及糧食收購等服務,既為保障糧食生產提供了技術支撐,推動了糧食產業現代化進程,又保障了農民種糧收益,調動了種糧積極性;另一方面,農協對接供應鏈的下游大型商場和批發市場,具有完善的農產品冷鏈運輸設施及體系,並建立農產品流通信息共享平台,實現了糧食產品流通的規範化、標準化管理。歐洲國家如德國等主要以綜合大型超市為主導,以政府建立的農產品供應鏈信息平台為依托,完成糧食產品的預訂、流通及銷售等供應鏈管理。綜合大型超市依托農產品供應鏈信息平台可以直接聯繫糧食產品供應基地,既為農戶提供專業化的糧食生產指導,也可以做到糧食生產質量監督管理,挖掘糧食產品的附加價值,依托信息平台實現糧食產品的產地追溯、流通環節監控等信息化管理,從而實現糧食供應鏈的全過程管理。
  
  基於美國和法國以大型糧企為核心組織實現糧食產業鏈整合發展的經驗,我國在提升糧食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方面,應以政府引導為主,以大型糧食企業為中心,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糧食企業,加快部署謀劃延長糧食產業鏈,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實現糧食產業價值提升。一是延長農業產業鏈條,在適宜的區域推動農產品加工產業的發展,逐步實現農產品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轉變,建立並完善糧食流通體系,提升農產品綜合價值,提高農民經營收入;二是推進一二三產業有機融合,打造具有地域資源優勢、文化優勢的特色產業,發展“農業+服務業”“農業+休閑旅遊業”“農業+電子商務”等融合產業,充分利用互聯網等信息化平台發展鄉村產業,帶動農村經濟發展;三是完善產業融合利益聯結機制,通過訂單農業、利潤分紅、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帶動農業發展。
  
  基於日本和德國等國家糧食供應鏈發展經驗,我國應結合自身糧食產業發展特徵,積極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糧食供應鏈模式。一是加強政府的指導與支持,強化糧食供應鏈建設的政策引導與資金扶持工作;二是發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核心作用,注重對農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的培育,發揮其具有的農業生產、加工及經營優勢,鼓勵其到糧食主產區建立農產品生產基地,逐漸實現該類主體在糧食供應鏈上下游的銜接與組織管理作用;三是加快構建糧食供應鏈信息共享平台,推動糧食供應鏈全流程信息化管理,整合糧食生產、加工、運輸、儲存及銷售等多環節的全程信息跟蹤與追溯,實現糧食產品供銷的有效銜接與協調;四是加強糧食生產資料和糧食儲備工作,建立健全糧食生產資料和糧食多級儲備體系及突發情況下糧食流通體系,確保糧食供應穩定。
  
  加快糧食產業“三鏈協同”步伐
  
  主持人:我國要建成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三鏈協同”的糧食產業體系,應從哪幾方面著力?
  
  姜長雲(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打造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三鏈協同”的現代糧食產業體系,要以建設國家糧食安全產業帶為重點,堅持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培育富有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的現代化糧食產業體系為目標,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為底線,促進糧食產業延伸產業鏈、打造供應鏈、提升價值鏈,實現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為此,需要打好建設現代糧食產業體系“三鏈協同”的組合拳,強化糧食產業對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支撐作用。
  
  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現代糧食產業集群,推動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充分發揮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作用,通過“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幹,幫著農民辦”,激發小農戶參與積極性。完善農業支持保護政策,優化糧食價格形成機制,推進優質優價,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和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以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為核心,形成“龍頭企業+產業集群+糧食生產基地”的發展格局,結合支持糧食生產示範市縣、糧食特色產業園區、糧食產業化骨幹企業等載體建設,帶動糧食“產購儲加銷”協同聯動發展。
  
  積極培育糧食加工、流通、服務主體,培育糧食產業鏈供應鏈戰略夥伴關係。實施涉農企業家成長工程,鼓勵企業家成為糧食產業延伸產業鏈、打造供應鏈、提升價值鏈的中堅力量,促進糧食精深加工和初加工、綜合利用加工協調發展。鼓勵行業領軍企業和行業協會、產業聯盟帶動相關市場主體加強合作,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完善聯農帶農的利益聯結機制,推進糧食生產、加工、流通、服務一體化經營和涉糧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瞄准建設農業強國需求,推動農業支持保護政策轉向加強政府農業服務,聚焦支持提升糧食產業鏈供應鏈創新力、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推進涉糧產業綠色轉型。結合實施新一輪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統籌推進質量興糧、綠色興糧、服務強糧、品牌強糧,實施糧油產品質量升級和品牌提升行動,培育多元化、個性化、定制化糧食產品供給能力。
  
  堅持科技引領、人才強鏈、創新發展方向,鼓勵平台型企業賦能糧食產業鏈供應鏈發展。緊盯世界科技前沿,加強核心種源、關鍵農機裝備等糧食產業鏈供應鏈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將打造國家糧食科技戰略力量與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結合起來,加快構建梯次分明、分工協作、優勢互補、適度競爭的糧食科技創新體系,優化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機制,創新涉糧產業領軍人才激勵機制。加強全國性、區域性糧食科技創新平台建設,完善國家糧食電子交易平台體系,推進糧食交易市場轉型升級。鼓勵平台型企業在整合資源、集成要素、拓展升級市場和開展數據增值服務方面發揮引領作用。鼓勵應用科技創新支持主食產業化、發展營養型農業和糧食循環經濟,推進糧食減損降耗。
  
  推動糧食領域國際合作,提升我國糧食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完善糧食產銷區域合作和涉糧國際合作長效機制,鼓勵產區與銷區合作共建糧源基地、加工基地、營銷網絡和倉儲物流設施等。加強國內糧食物流主要通道、糧食進出口通道、都市圈內糧食和重要農產品應急物流通道和關鍵節點建設。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優化糧食市場宏觀調控機制和糧食市場信息服務,加強全球糧食市場供需監測和預警機制建設,科學研判國內外糧食期貨市場對現貨市場、國際金融市場和能源市場對糧食市場的風險傳導效應,並加強風險防範能力建設,增強糧食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抗風險能力。積極參與全球糧食安全治理,鼓勵我國糧食企業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倡議和國際糧食安全合作,提升糧食產業政策與貿易政策的協調水平。支持骨幹糧食企業建設境外糧食生產加工基地,或向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糧食企業集團轉型,形成一批有核心競爭力的領航企業。

  來源:經濟日報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