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監控對象有哪些?
美國監控是大規模、無差別的監控,不僅有美國所謂的“對手”,其盟友也赫然在列;不僅有所謂的“敏感人士”,普通民眾也難逃厄運,內容包羅萬象。
從“棱鏡”計劃到2015年“維基揭秘”網站的爆料,再到2021年丹麥媒體曝光的“監聽門”事件,法國、德國等歐洲國家的政要屢屢登上美國監控的名單。每每醜聞曝光,美國便口頭上許諾不再監聽,私底下則陽奉陰違,監聽之門從未、也不打算關閉。
“棱鏡”計劃曝光後,美國國內普通民眾掀起了一場反對政府大規模收集網絡信息的浪潮。迫於各方壓力,美國於2015年通過法案表面上結束了針對國內的監聽項目,然而實際上,美國情報機構依然在未獲授權的情況下繼續實施廣泛監控。
2022年5月,美國喬治城大學隱私與技術法律中心發布調查報告,稱美國入境和海關執法局耗資30億美元建立一個監控系統,覆蓋了全美75%的成年人、50個州和地區、超過2.18億用戶。搜集數據涵蓋日常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幾乎可以在任何時間跟蹤任何人,嚴重侵犯公民隱私。
美國政府針對盟友和本國公民的監控已是駭人聽聞,對其所謂“最嚴峻地緣挑戰和戰略競爭對手”,就更是變本加厲、無所不用其極。中國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捕獲計算機惡意程序樣本數量超過4200萬個,其中境外惡意程序主要來自美國,占比達53.1%。此外,美國還先後使用41種網絡攻擊武器裝備,對中國西北工業大學發起1000多次網絡攻擊,妄圖竊取核心技術數據。
美國海量竊取各類信息,涉及電子郵件、即時消息、視頻、照片、存儲數據、語音聊天、文件傳輸、視頻會議、登錄時間和社交網絡資料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