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过紧日子”不是权宜之计
http://www.CRNTT.com   2023-03-07 08:53:58


  中評社北京3月7日電/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黨的事业兴旺发达的宝贵经验。“过紧日子”必须常态化,形成习惯和自觉。要注重“节用裕民”,提升资金效益,強化制度约束,用黨政机关“紧日子”助力人民“好日子”。
  
  每年两会,黨政机关过紧日子都成为受关注的话题。一再提出和強调这个原则,原因在於这不仅是应对当前财政收支矛盾之举,更是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的需要。
  
  “一钱之费,宜重宜慎”。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黨的事业兴旺发达的宝贵经验。如今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政府财力、社会财富日益雄厚,“过紧日子”这根弦是否可以松一松?答案是否定的。从现实因素看,虽然我国经济实力越来越強,但面对各种风险挑战,加之发展事业、保障民生的刚性支出需求,“钱袋子”並不宽松,财政收支还会长时间处于紧平衡状态。从我黨的本质属性和奋斗经验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坚持人民至上的必然要求,也是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重要保证。由此可见,黨政机关“过紧日子”必须作为常态化纪律要求,形成一种习惯和自觉。在新的时期,要结合新情况把“过紧日子”的要求进一步贯彻落实到位。
  
  “过紧日子”,要注重“节用裕民”。黨政机关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精打细算地花每一分钱,从严控制非重点、非刚性支出,特别是要大力压减“三公”经费支出、遏制违规兴建楼堂馆所等。在“节用”的同时,要想方设法“裕民”,也就是通过压减行政开支,把资金更多用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应该说,落实“过紧日子”的成效颇为显著,中央本级和各地区“三公”经费等行政开支预算持续压减,与此同时,企业税费负担轻了、民生保障水平提升了,这正是“节用裕民”的生动实践。还要看到,近年来我国受一系列超预期因素冲击,经营主体面临不少新的困难,群众生活也受到较大影响,需进一步加力实施“节用裕民”。
  
  “过紧日子”,要提升资金效益。“过紧日子”並非意味著少办事、不办事,而是要求在有限资金內,多办事、办好事。这实际上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就是在严格支出管理的同时,努力实现管理效能和资金效益双提升,注重结果导向、強调成本效益。科技、教育、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一系列民生重点领域都需要资金的持续投入,要把每一分钱花在关键处、花出最大效益,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
  
  “过紧日子”,要強化制度约束。“过紧日子”既要成为一种自觉,也需要有強有力的制度约束,给各级单位花钱戴上“紧箍咒”。我国持续推进建立现代预算制度,任何支出必须以列入预算为前提。一方面,要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作为预算收支安排的基本原则,从严从紧编制预算,削减和取消低效无效支出。另一方面,要硬化预算约束,把牢预算支出关口,做到“无预算,不支出”。预算通过后,必须严格执行,不得随意进行追加,严禁超预算、超标准安排支出。一些地方和官员违规建设楼堂馆所、挥霍浪费公款的现象屡禁不止,有的甚至触目惊心。对此,要加強财会监督,对违法违规行为要严肃查处,依法依规开展追责问责,使财经纪律真正成为不可碰触的“高压线”。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黨政机关过紧日子不是一时之需、权宜之计,而是一贯的方针政策和长久的制度安排。用黨政机关“紧日子”助力人民群众“好日子”,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成色一定会越来越足。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曾金华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