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10日電/早春三月,四川沱江兩岸淺丘綿延,陽光燦爛,油菜花開,已是春意盎然。山巒上聳立著一排紅色大字:“中國天冬之鄉”,20餘位老人在山坡上一邊為“天冬苗”追加春肥,一邊嬉笑聊天,還有幾只小狗竄來竄去。
“我們每天務工能賺70元,沒想到上歲數了還能在家門口掙錢。”一位68歲的老人笑盈盈地說。
這是四川省內江市東興區青台村天冬種植基地的場景。近年來,東興區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因地制宜找准突破口,做強比較優勢並將其轉化為生產力,持續推進“天冬”大健康產業發展。
深入調研,找准產業振興突破口
東興區,位於四川盆地中南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中心節點。這裡沱江蜿蜒,山川秀美,氣候溫和,孕育了道地藥材“內江天冬”。
“江蓮搖白羽,天棘蔓青絲。”當年杜甫筆下描繪的天棘,就是天冬延展的藤蔓。
據文獻記載,內江種植天冬有1400餘年歷史。《神農本草經》稱天冬“久服輕身,益氣延年”。《中國藥典》記載天冬“養陰潤燥、清肺生津”。歷代中醫古籍認為,天冬有強骨髓、養顔美容等功效。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天冬有鎮咳、治痛風、潤腸通便、降血糖等作用。
這樣珍貴的藥材,20世紀70年代內江曾有約5萬畝的種植規模,可惜在21世紀初,“內江天冬”逐漸凋零,只是零星散落在鄉村的屋前房後,連幾十畝種植面積也沒有。
春日暖陽的田畦上,天冬青翠的藤蔓在風中搖曳,漫山遍野的天冬,已成為內江獨特的風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