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10日電/熱敏納米智能材料,讓更多建築“綠”起來;倒裝技術“加身”,照明產業向智慧化、數字化延伸;大數據惠民更精準,讓群眾少跑腿……日前,“新穗新彩:互聯網+科技賦能城市高質量發展”2023網絡主題採訪活動走進廣州市南沙區,揭秘科技創新和粵港澳合作“南沙貢獻”。
走進香港科技大學霍英東研究院,無人車、無人船艇、自行車賽車研發測試平台等應用場景和案例琳琅滿目。該研究院於2007年在南沙成立,是香港科技大學面向內地的創新技術研發和技術成果轉化平台。
2022年6月,國務院印發的《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總體合作方案》提出,到2025年,南沙粵港澳聯合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更加完善,產業合作不斷深化,區域創新和產業轉化體系初步構建。
“落地南沙16年以來,我們已經為超過90位境外教授的團隊依托研究院開展面向大灣區的科技研發和成果轉化工作,這是‘引進來’的成果;在‘走出去’方面,研究院作為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南沙分中心的運營單位,將國家重大科技資源輻射至海外,已為兩百多個科研用戶團隊提供超過2.4億核時的超級算力。”香港科技大學霍英東研究院院長高民說。
在霍英東研究院“粵港澳(國際)青年創新工場”,創業者們或在電腦前工作,或拿著樣品和其他團隊成員商量,或到實驗室驗證自己的新想法。這裡是為科技創業者打造的“樓上樓下”創新創業綜合體,“樓上”有幹/濕研究實驗室及來自大學、研究院的科研資源支持他們的技術創新,在“樓下”辦公活動區大家積極展開創業實踐。
兩年前,廣州市凱佳光學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婁凱帶著他的研究成果來到創新工場,將創業計劃付諸實踐。婁凱表示:“創新工場有專業團隊指導政策補貼申請,有窗口直接面對投融資機構,可以依托研究院的大平台進行人才招聘,這些對於初創企業來說都是重要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