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10日電/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經濟之聲《交易實況》報導,國家郵政局3月8日發布中國快遞發展指數報告顯示,今年2月中國快遞發展指數為254.8,同比提升11.1%。在快遞服務質量方面,花木寄遞服務不斷完善,科技賦能助力時效提升,供應鏈服務實現了新發展。
快遞行業為經濟社會發展跑出了哪些加速度?冷鏈物流“最後一公里”如何破題?快遞行業第二增長曲線在何方?對此,經濟之聲《財經態度》採訪了廣東財經大學商貿流通研究院教授王先慶。
今年2月份中國快遞發展指數同比提升11.1%。截至3月8日,今年我國快遞業務量突破了200億件。這兩組數據,反映出我國快遞行業的哪些發展趨勢?王先慶指出,快遞行業正在與千行百業加速融合。一是快遞行業不斷向縱深發展,例如對於製造業,快遞行業正在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二是快遞行業發展廣度不斷拓展,快遞服務的行業領域越來越多,在科技、教育等領域都有滲透;三是快遞行業體系越來越成熟,快遞服務內部在不斷細分,倉儲、分撥、配送等環節也在不斷完善。
2月份是鮮花寄遞高峰期,而剛剛過去的“三八”婦女節也帶熱了鮮花消費。各大快遞企業如何助力“鮮花經濟”,護航“鮮花鮮達”?王先慶表示,快遞企業對市場更加敏銳的同時,也在多措並舉降低花木寄遞損壞率。一方面,快遞行業市場化程度越來越高,對市場變化的敏銳度越來越強。在春節、情人節、中秋節等時點,快遞企業會根據消費者不同的需求特點,提前對配送路線、航班時間、相關設備等做出業務調整;另一方面,從技術角度來看,由於鮮花的易損性,過去有的鮮花遞送要靠手拿,那時候拼的就是誰送得快一點。現在快遞企業更加注重設備投資,冷鏈物流配送能力大幅度提升,尤其在“最後一公里”,用專門的保鮮配送箱,在配送過程中實時跟蹤溫度與震蕩的變化,確保“鮮花鮮達”。
從生產端來看,快遞企業與製造業融合發展也在不斷提速。這為供應鏈上的相關企業拓展了哪些降本增效的新空間?王先慶認為,快遞業供應鏈服務能力不斷增強,為社會經濟發展貢獻新力量。許多快遞企業直接與生產企業合作,在原材料採購環節,快遞企業可以為企業“跑腿”採購原材料,購回後可以協同倉儲,成品包裝環節還可以做到“量體裁衣”定制包裝,快遞送達後還提供包裝回收業務,實現多次利用。綜合來看,快遞業供應鏈服務實現了企業全過程降本、全流程增效。
在談到快遞行業未來增長曲線時,王先慶認為,快遞業在服務國內國際雙循環方面將有更大作為,看好行業長期增長趨勢。我國融入國際大循環進程中,快遞行業在“中國商品送全球、全球商品來中國”的過程中要有更大作為。與此同時,快遞業還要更好地與社會經濟需求、產業發展需求、區域布局相協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