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汽車稅改建議值得研究
http://www.CRNTT.com   2023-03-13 08:55:53


  中評社北京3月13日電/今年全國兩會,汽車界代表委員提了很多建議。其中,全國人大代表,長安汽車黨委書記、董事長朱華榮關於我國主流燃油車消費稅改革的建議,經媒體報導後引起關注。
  
  朱華榮代表提出,將2.0L及以下排量的汽車消費稅稅率減半;將車輛購置稅、汽車消費稅合併,保留一個稅種,並增加地方財政留成比例。在國內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的背景下,通過改革消費稅和購置稅,降低消費者購車負擔,不僅有利於擴大汽車消費,而且有利於推動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和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汽車是國民經濟重要的支柱產業,產業鏈長、涉及面廣、吸納就業能力強。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汽車製造業實現營業收入9.29萬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7.68%;汽車類零售額達到4.58萬億元,占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0.4%。如果考慮到汽車上下游及橫向行業的產值,包括能源、材料、機械、電子、金融和服務業等,拉動效應更為明顯。
  
  更重要的是,汽車是兼具現實重要性和長遠戰略性的行業。在以往歷次工業革命中,汽車都是技術進步的重要應用載體,已成為當前推動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力量。擴大汽車消費,不僅有利於穩定宏觀經濟大盤,而且對築牢製造業根基,推動國家技術創新和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在疫情衝擊、芯片短缺和原材料漲價的背景下,2022年我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702.1萬輛和2686.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4%和2.1%,實現難得的正增長。可以說,減征部分乘用車車輛購置稅政策功不可沒。今年以來,汽車消費遇冷,這也使得業內關於減征燃油車購置稅、加快推動汽車稅費改革呼聲再起。
  
  汽車產業是國家稅收的重要來源之一。縱觀我國汽車產業稅收體系,除了消費稅,汽車在生產、購買、使用、保有、進出口等環節都涉及稅費。不可否認,這些稅費對汽車產業的發展曾經起到一定的引導、鼓勵和調整作用。然而,就當前實施情況來說,我國汽車產業的確存在稅種過多、稅費結構不盡合理、徵收略顯粗放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汽車消費。
  
  事實上,現行的“車輛購置稅”源於“車輛購置附加費”,是由上世紀80年代中國汽車工業總公司提出的,其目的是為了加快公路建設。應該說,在我國道路交通發展的早期,車輛購置稅對於改善我國公路落後狀況、實現交通運輸現代化起到了積極作用。問題在於,現在我國已建成世界領先的公路體系,車輛購置稅的使命早已完成,有足夠理由和條件將其取消或與其他稅種合併。
  
  汽車消費稅則是在對汽車徵收增值稅的基礎上再徵收的一道稅。一般體現在生產端,目的在於調節產品結構,引導合理消費。必須指出的是,隨著汽車已從早些年人們眼中的奢侈品向大眾消費品轉變,汽車消費稅的弊端也日益凸顯。要看到,目前我國2.0L及以下排量主流燃油車消費稅政策仍沿用2008年出台的暫行條例,這與消費稅“調節小眾奢侈品消費”的初衷存在偏差。同時,汽車消費稅與售出後的車購稅都屬於中央稅,導致地方政府重汽車產值,輕汽車銷量,於是出現了“一面招商,一面限購”的尷尬現象。
  
  稅收是重大、複雜問題,也是市場經濟中靈敏的調節杠杆,涉及產業發展和社會相關方面的利益分配。要看到,我國的汽車稅收體系基本上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確立的,近年來雖然進行了幾次調整,但都基於汽車是奢侈品,具有相當程度抑制消費的性質。在新的形勢下,如何通過產業稅收政策體系改革擴大內需,促進汽車消費,更好地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值得好好研究了。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楊忠陽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