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近視防控機構有多少“坑”?
http://www.CRNTT.com   2023-03-16 09:14:10


 

  “收割焦慮”的種種套路

  記者調查瞭解到,不少機構利用家長對孩子近視的焦慮以及在專業知識上的盲點,設置重重套路,讓人防不勝防。

  ——誇大功效虛假宣傳。山西省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此前由國家衛健委等六部門下發的《關於進一步規範兒童青少年近視矯正工作切實加強監管的通知》明確,在目前醫療技術條件下,近視不能治愈,在廣告宣傳中不得使用“康復”“恢復”“降低度數”“近視治愈”“近視克星”等表述誤導消費者。近年來各地市場監管部門也加大了打擊力度。但記者採訪發現,近視防控市場領域的虛假宣傳現象仍大量存在。

  記者在線上、線下採訪中看到大量諸如“摘掉眼鏡不是夢”“近視殺手”“已幫助10萬+散光近視患者恢復”“治療散光近視神器一貼看清”等明顯誇大功效的廣告宣傳。一些機構雖不敢宣傳“治療近視”,但在拉攏顧客的過程中頻打“擦邊球”,模糊“裸眼視力”“屈光度”等專業概念的差別,試圖誤導消費者相信使用其產品後可降低度數。

  ——四處拉扯高端包裝。不少機構對產品進行“高大上”的包裝,如宣稱中科院團隊研發、根據“貝茨原理”研發、“十四五”全國重點規劃課題、與知名專家合作等。但事實上,很多概念似是而非,合作性質也存疑。

  例如,不少產品宣傳中提到的“貝茨原理”得名於100多年前一位名叫貝茨的美國眼科醫生。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主任醫師翟長斌表示,這一原理主要是做所謂的變焦訓練,其實就是看遠、看近來回變換,不排除有一定作用,但缺乏足夠數據支撐,遠不如讓孩子去戶外運動。此外,太原一家機構還宣稱與山西省眼科醫院某專家合作,但記者核實發現,雙方並無合作關係。

  ——制定話術“忽悠”家長。為增加銷量、規避維權糾紛,不少機構制定專門成套話術應付消費者。

  某機構銷售人員向記者透露了此類話術的具體內容。如,針對近視的孩子可以說提升視力,對不近視的孩子可以說提升遠視儲備;對訓練後效果會不會反彈的疑問,不要直接回答,要強調平時用眼習慣的重要性以規避風險等。

  此外,銷售人員在推銷時往往會用“金眼銀牙,護眼就是花錢”“孩子的眼睛是大事,不能省”等說法,給家長“洗腦”。不少機構還會強調,養護視力是“長期過程”,“需要一直做到18歲”,“忽悠”家長持續投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