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16日電/我們身邊的一些綠色數據中心,其實並不“綠色”。要真正解決數據中心低效率高能耗問題,政府財政投資項目應完善算力中心的評價體系,除基礎用電、用能指標外,還需關注真正的“算力效率”,建設理念方面也需作出調整。
想象一下,如果一種“先進”設備每年要浪費上千億千瓦時電,你會認為大量採購該設備是一種高質量的投資嗎?這種情況在數字經濟的熱潮中並不鮮見。在全國各地新一輪數字新基建,以及“東數西算”國家戰略工程投資建設中,不乏“服務器CPU利用率低於5%”的現象,大量空轉的數據中心正在抵消數字技術帶來的乘數效應。若放任這種粗放式的新基建模式發展,不僅數據中心實際能耗節節攀升,數字經濟的發展質量也將大打折扣。
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服務器廠商出貨量已達391萬台/年,僅按每台服務器的綜合硬件和建設成本10萬元計算,相當於全社會採購成本已達3900億元。同時,大量數據中心服務器的CPU平均利用率僅為5%至10%,絕大多數時間處於低效的“空轉”狀態。一些地方甚至還沒搞清楚數據中心的原理,就盲目扎堆上項目。
CPU利用效率低造成了社會資源的巨大浪費。高耗能是數據中心最受關注的負面標簽,我國數據中心2020年用電量超過2000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用電量的2.7%。預計到2025年數據中心用電量將突破4000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用電量4.1%,是十足的“吃電”大戶,低效率運行的數據中心更加重了這種用能負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