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17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氣溫逐漸回暖,正值果園春季管理的關鍵時期。早上7點,安徽省農業科學院園藝所副所長高正輝從合肥驅車趕往安慶市太湖縣徐橋鎮桃鋪村。
車剛停穩,高正輝便一頭扎進安徽省農科院科技幫扶特色農業產業園。在梨樹區,他仔細查看每棵樹的長勢,不時回頭跟村民叮囑:“春天易引發病蟲害,這段時間要抓緊做好清園工作。”
自安徽省農科院對口幫扶桃鋪村以來,這樣的場景已是常態。根據桃鋪村發展需求,安徽省農科院為其量身定制了一支專家幫扶團隊,先後派出151名專家進村指導,不僅帶領村民順利脫貧致富,更為桃鋪村打造了一支帶不走的人才隊伍。近年來,村裡發展駛上鄉村振興快車道。
根據村裡發展需求
量身定制專家團隊
“以前,桃鋪村的村集體經濟基礎薄弱,而且負債壓力大。”時隔9年,回想起剛駐村的時候,安徽省農科院離退休工作處處長孫金犬仍不無感慨。
桃鋪村曾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太湖縣的67個貧困村之一,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戶有255戶799人,貧困發生率高達17.15%。地理位置偏遠,交通又不方便,這裡的人們一直渴望著早日脫貧。
2014年10月,孫金犬從省農科院來到桃鋪村,擔任駐村工作隊隊長。當時的村子不僅底子薄、條件差,留在村裡的也多是老人和小孩。但孫金犬沒有洩氣,滿腦子想著如何改變。“如果沒困難,還要我們過來支援嗎?一定要讓桃鋪村蛻變重生。”孫金犬說。
幫扶的關鍵在於找准病根,對症下藥。那段時間,孫金犬安排最多的工作就是入戶走訪,瞭解村情民意。
“多年來,村裡以水稻種植為主。水稻年年種,面積年年增,但收成總是不盡如人意。”孫金犬將情況反映給省農科院,緊接著,水稻專家就進了村,深入田間地頭,手把手帶著農民幹。換上新品種,改變老做法。2015年,桃鋪村每畝稻田增收至少300斤。
“要想村子真正富起來,光靠傳統農業不行,還要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秉承這一理念,孫金犬先後從省農科院邀請了近百名專家進村調研,為桃鋪村的產業發展出謀劃策。“幾經商討論證,我們決定在村裡建設一個特色農業產業園。種好‘示範園’,建成‘樣板園’,讓村民有處可看,有樣可學。”孫金犬說。
孫金犬從來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在他的身後,有來自省農科院16個研究所的專家團。2014年開展對口幫扶以來,根據桃鋪村發展需要,安徽省農科院量身定制專家團隊,急村裡所需,盡專家所能。截至今年,已相繼派出水稻、果樹、瓜菜、畜牧、水產等方面專家151名,到村裡開展技術培訓與現場指導。
“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有限。”孫金犬說,專家組團,以問題、需求和目標為導向,協同推進資源集聚、資金整合、政策集成,充分釋放叠加效應,形成了組團幫扶的強大合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