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四千”精神的哲學蘊含
http://www.CRNTT.com   2023-03-24 09:45:02


  中評社北京3月24日電/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報導,“四千”精神是江浙人民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從本質上看,“走遍千山萬水、說盡千言萬語、想盡千方百計、吃盡千辛萬苦”,是一種敢闖敢拼、堅韌不拔、善於突破和敢為人先的幹事創業精神,具有豐富的哲學蘊含。

  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的辯證統一

  馬克思曾指出:“問題是時代的格言,是表達時代自己內心狀態的最實際的呼聲。”“四千”精神是江浙人民在面對生活窘境而希冀實現幸福安康的強烈需要中孕育產生的。改革開放之初,制約當地人民群眾實現幸福安康的主要因素在於人口與資源的不平衡。比如,這一時期,浙江土地面積僅為全國1.1%,人口為全國的3.8%,人均資源擁有量僅相當於全國平均水平的11.5%,居全國倒數第三。同時,與之毗鄰的江蘇在“人”“地”關係上也比較緊張。據有關數據統計,在1980年,全國人均耕地面積是1.51畝,而蘇南地區衹有0.98畝。

  為解決老百姓的生活窘境和實際困難,江浙地區基層領導幹部堅持解放思想,打破既有的思維定式,從本地具體實際情況出發,領導人民群眾積極發展民營經濟、創辦鄉鎮企業。正是在這一過程中,江浙等地的廣大人民群眾走遍千山萬水、說盡千言萬語、想盡千方百計、吃盡千辛萬苦,在艱苦奮鬥中積澱形成了“四千”精神。40餘年時間,當地人民群眾發揚“四千”精神,在發展民營經濟的火熱實踐中,徹底改寫了以往貧窮落後的歷史面貌。“四千”精神深刻體現了江浙地區在實現人民幸福安康目標中千方百計擺脫貧困問題,合問題導向與目標導向於一體,是江浙地區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能夠實現率先起步和快速發展的精神密鑰。

  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的辯證統一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不斷深化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認識的實踐中,擺脫了以往“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的傳統觀念束縛,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尊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基礎上,江浙人民從當地實際情況出發,在解決貧困問題的過程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了以“四千”精神為文化底蘊的溫州模式、蘇南模式等發展路徑。“四千”精神所包含的“走”“說”“想”“吃”幾個字,本身即帶有鮮明的主觀能動性,深刻表征了江浙人民不怕吃苦的奮鬥精神和善於思考的創造精神。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