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大學俄羅斯研究所副教授許菁芸。(中評社 鄭羿菲攝) |
中評社台北3月29日電(記者 鄭羿菲)政治大學俄羅斯研究所副教授許菁芸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中國領導人習近平3月中訪問俄羅斯所簽訂的《中俄聯合聲明》代表中俄希望能改變以美國為首西方國家制定的國際秩序,反對以“民主”作為向他國施壓的籍口,也就是想打破“現代版十字軍東征”的文化霸權。中國日前調停伊朗、沙特阿拉伯,某種程度上也代表中東“國家認同”這樣的想法。她也分析,無論俄烏戰爭結果如何,中國對俄羅斯、烏克蘭的影響力都會加強。
許菁芸說,中俄發表《中俄聯合聲明》,一方面宣示中國是最能影響俄羅斯的國家,拉高中國的國際地位,另一方面則是宣示俄羅斯並非被孤立者,還有其他國家理解俄羅斯的情境與主張。聯合聲明雖然強調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國,但通篇可以看得出是針對美國,其他在精密機械、一帶一路的疫後推動、達成“核戰爭打不贏也打不得”的共識等,都是亮點。
許菁芸指出,中俄關係因為俄烏戰爭,已經有俄羅斯依賴中國的現象,現在雖然中俄關係是平等的,但已有隱隱約約過去的“老大哥”變成“小老弟”的味道,雖因俄烏戰爭讓俄羅斯暫時擱置這樣的爭議,但需要觀察未來會否成為中俄關係的隱憂。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3月20日至22日訪問俄羅斯,與俄羅斯總統普京進行元首峰會,並發表《中俄聯合聲明》。
許菁芸是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國際關係學系政治學博士,曾主持多項“科技部”、淡江大學對歐俄計劃,現為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副教授、俄羅斯研究所副教授,專長為俄羅斯政治與經濟、中俄關係、俄歐關係、國際能源政治與外交、俄羅斯外交。
許菁芸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從俄羅斯的角度說,俄烏戰爭是因美國主導的北約東擴而起,俄羅斯是逼不得已應烏東、烏南四個省頓內次克、盧漢斯克、赫爾松和札波羅熱領導人的請求,才會出兵保護。很多人不理解俄羅斯為何要挑起這場俄烏戰爭,但從俄羅斯的歷史來看,這與“彌賽亞的救贖”論有關,特別是烏克蘭以前就是基輔羅斯公國的發源地,因此俄羅斯必須負起救贖責任,而《中俄聯合聲明》也代表中國理解這樣的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