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大數據監管應用領域,更好地為“經濟體檢”服務
數目龐大的醫療採購、程序繁雜的土地交易……近年來,寧夏多個經濟領域愈發呈現同招投標領域相似的特徵:業務量急速上升,相關數據呈爆炸式增長,監管難度極大。“大數據分析的技術,同樣能應用到這些領域。”莫德敏表示,數據模型將繁雜的大數據用問題邏輯串聯起來,可在上述領域實現監管效果。
2022年初,寧夏將大數據監管模式拓展至國有產權交易、土地和礦業權交易、醫藥耗材採購這3個領域。“我們不但增加了分析師,還聘請了兩家軟件公司的工程師幫忙。”自治區審計廳計算機服務中心副科長邱正陽介紹,通過多次對接各領域主管部門,反復分析交易流程,最終明確了這3個新領域的大數據分析思路,在這些領域新建37個數據模型。
某國企將連續虧損的子公司股權出售,交易前,子公司連續3年賬面平均虧損30萬元,不得不低價賣出股權。而交易後,當年便扭虧為盈,賬面利潤達3000多萬元——在國有產權交易領域,此類涉嫌賤賣國有資產的問題線索被數據模型大量挖出。
“數據模型會將市場監管和稅務部門的財務數據,以及股權交易數據進行比對,從而發現交易前後企業利潤大幅變化的異常情況。”邱正陽介紹,這類情況的原因,很可能是在股權交易評估前,人為粉飾企業財務數據,影響評估價格,從而讓國企在股權交易中低價賤賣或者高價接盤。
僅僅在國有產權交易領域,自治區審計廳通過分析該領域2018年至2021年的7.66萬條數據,便已移交問題線索780條。自治區紀委監委工作人員李琴寶表示,“國有產權交易領域專業性強,違法行為隱蔽性高,將大數據‘融會貫通’後,監管效率大大提高。”
目前,寧夏已建立數據定期報送機制,出台了深化應用大數據的意見,計劃在每年都發布新的電子數據報送目錄,規定各部門必須按目錄指定的內容、方式和標準,每年在指定時間向審計廳報送業務大數據。“數據收集將更加規範、全面,大數據將能更好地為‘經濟體檢’服務。”莫德敏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