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把握發力關鍵點
文章分析,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充分發揮比較優勢,用幾十年時間走完西方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但也要看到,中國經濟發展在質量效益、產業結構等方面,相較工業強國仍有差距。目前,中國製造總體上處在由全球價值鏈中低端環節向中高端環節攀升的階段,迫切需要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向,直面大國科技和產業競爭,以培育發展未來產業為戰略抓手,依托新科技、引領新需求、創造新動力、拓展新空間。
得益於超大規模國內市場、快速積累的海量數據資源、產業部門和公共服務領域不斷成熟和豐富的應用場景以及良好的發展環境,中國在數字通用技術研發應用、商業模式創新、核心價值實現等方面全方位發力。同時,一些創業團隊緊盯全球科技發展新方向,在未來產業的細分領域發育出一批優秀企業,並在產業上下游聚集了越來越多的專精特新企業。這些都為培育形成未來產業的產業生態系統打下了良好基礎。更好發展未來產業,要及時總結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經驗做法,加強頂層設計,明確戰略導向,細化政策措施。
堅持創新引領。要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推動科技、理念、制度等方面的創新共同發力,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力度,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以重大的基礎研發項目為載體,建設一批服務於前沿科技和未來產業的新型科技創新平台,推動基礎研究與應用創新跨界互融共促;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引導企業重視技術積累和長期投入;深化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改革,包容創新失敗和產業發展的不確定性,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形成未來產業自主創新的動力機制。
促進產業化發展。強化主體協同、鏈條協同、集群協同,加快支撐未來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關鍵零部件、關鍵原材料研發應用,加大核心技術攻關,突破產業化瓶頸;統籌推進數字經濟發展與實現“雙碳”目標,打造數字化與綠色化深度融合的示範場景和解決方案;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完善政府採購制度,提高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的市場認知度和辨識度;創新投融資模式,引導投資投向未來產業,營造良好的行業發展環境。
培育經營主體。立足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鼓勵經營主體多元化發展,引導企業推進縱向配套、橫向協作。在未來產業主要領域培育具備國際化視野、掌握關鍵資源和核心能力的鏈主企業,塑造大中小、上下游企業協同共生、韌性強勁的產業體系,著力形成開放包容、層級豐富、充滿活力的未來產業生態系統。
強化要素支撐。加大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力度,打造國際領先、體系完備的新型基礎設施體系。整合數據要素,優化數據要素交易機制及數據收益分配方式,促進數據要素與傳統要素兼容。圍繞“新賽道”及其知識需求,改革高校專業設置,量身定制知識再造和能力提升方案,優化人才梯隊。
深化國際合作。堅持開放發展理念,發掘前沿領域和未來產業國際合作的新方向新機遇,加強科技合作開發與人才交流,探討改進完善產業分類和貿易統計體系,共同推動未來產業國際標準體系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