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深刻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http://www.CRNTT.com   2023-04-07 08:50:01


  中評社北京4月7日電/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是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深刻理解和切實把握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對於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應對時代挑戰的必然選擇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同中國現代化建設面臨的國情和世情創造性結合的產物。對此,我們可以通過與西方現代化的比較研究來分析和認識。
  
  從理論指導看,上世紀80年代以來在西方興起的生態現代化理論,雖然促進了西方工業社會生態恢復和重建,但仍舊基於資本主義邏輯,因而在給自身帶來生態環境改善的同時卻把生態環境問題轉嫁給發展中國家,不能為全球生態環境改善提供有效的可行方案。中國的現代化建設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馬克思主義認為,人靠自然界生活,人類在同自然的互動中生產、生活、發展。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科學的理論範疇、嚴密的邏輯架構、深邃的歷史視野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人與自然關係理論,為正確認識人與自然關係,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提供了科學指引。
  
  從基本國情看,與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不同,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著眼中華民族和人類社會的永續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中國人多地少、生態脆弱、災害頻繁,絕不能走西方國家消耗資源、污染環境的老路,必須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位置,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道路。中國自古以來就形成了豐富的生態智慧和文化傳統,倡導天人合一,主張對自然要取之以時、取之有度,對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產生積極影響。
  
  從面臨的世情看,西方現代化率先開啟於18世紀60年代的英國工業革命時期,當時人類社會活動的規模相對較小,不存在對生態系統承載極限的挑戰。與此不同的是,在中國式現代化深入推進的今天,人類活動已經逼近資源環境承載力極限,生態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應對時代挑戰的必然選擇。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
  
  我們黨不斷探索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辯證關係,促進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協同共進。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與時俱進推進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追求人類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同時,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人類衹有遵循自然規律才能有效防止在開發利用自然上走彎路,人類對大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人類自身,這是無法抗拒的規律。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