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9日電/網評:大灣區融合發展帶來新機遇
來源:大公報 作者:黃少康
今年全國兩會勝利閉幕近一個月來,全港學習兩會精神的熱潮不減,不少機構、團體都組織了宣講會、學習會,社會各界踴躍參與,學習體會不斷深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強國建設、全過程人民民主、高質量發展等兩會重點也都“飛入尋常百姓家”,漸漸為香港市民所了解、熟悉。
回想起兩會的場景,許多畫面仍然歷歷在目。例如,全國政協常委會報告指出,鼓勵港區委員持續發聲、主動作為;政府工作報告用了“極不尋常、極不平凡”兩個“極不”來形容過去五年,出席會議的代表和列席的委員無不動容;報告提出預期今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極大振奮人心,等等。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上,習近平主席全票當選國家主席和中央軍委主席時,全場掌聲雷動、經久不息,更是令人倍感激動!
為香港發展注入新動能
中共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歷了對黨和人民事業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的三件大事:一是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三是完成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加上國家打贏了三年疫情防控攻堅戰,取得這些成就,根本在於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在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導。因此,習近平主席全票當選國家主席和中央軍委主席,是歷史的選擇,是人民的選擇,更是必然的選擇!
當前,我國正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新征程邁進,這個新征程也給香港帶來重大的發展機遇。其中以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為代表的高質量發展,為香港發展拓展新空間、注入新動能,不斷豐富“一國兩制”實踐新內涵,彰顯“一國兩制”生機活力。<nextpage>
廣東省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大灣區內地九市地區生產總值104681億元人民幣,香港實現本地生產總值28270億港元(約24280億元人民幣),澳門實現本地生產總值1773億澳門元(約1470億元人民幣),大灣區經濟總量超13萬億元人民幣。2023年,廣東省生產總值增長目標5%以上,其中灣區內地九市的目標增速多高於此。
近水樓台,大灣區無疑是香港各界招商引資、投資創業的千載良機,也是香港青年實現人生飛躍的大好平台。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去年“七一”重要講話強調,“青年興,則香港興;青年發展,則香港發展;青年有未來,則香港有未來。”港青要抓緊民族複興和大灣區高質量發展帶來的重大機遇,主動到內地創業、就業、學業、置業。
兩地恢複全面通關後,有組織發起了“百萬青年看祖國”的主題活動,邀請港澳青少年到內地交流研習,讓他們全方位了解祖國的最新發展,透過視、聽、學、玩等親身體驗增加他們對祖國的認識及身份認同。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筆者認為,過去部分港青受到不正確的資訊誤導,導致思想閉塞、眼光狹窄,唯有透過親身感受祖國壯美河山,親眼見證內地的輝煌發展,青年才能正確認識祖國發展之快、科技之日新月異、社會之繁榮富強,從而建立國民身份認同。所以,港青要多到灣區內地城市,甚至其他省市走走看看,去發現機會、挖掘機會、創造機會。港青在科創、文創、國際化等方面具有獨特優勢,但不能自鳴得意,也不應妄自菲薄,要踏實發揮所專所長,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過程中貢獻一分力,同時實現人生目標。
今年全國兩會為中國式現代化開局起步吹響了號角,粵港澳大灣區機遇無限,冀望香港各界特別是港青能在當中找准自身定位,主動參與大灣區建設,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