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15日電/國家統計局近期公布的數據顯示,一季度中國經濟企穩回升的態勢明顯,但恢復的基礎還不牢固,還需要政策的有力加持。不久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延續和優化實施部分階段性稅費優惠政策,預計每年減稅金額達到4800多億元。
經濟日報發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副部長、研究員馮俏彬文章分析,這既是貫徹落實今年《政府工作報告》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之舉,也是應對當前經濟形勢需要的有力行動。
一是有利於“固本”,推動現代產業體系向高質量發展邁進。為進一步穩預期強信心,相關部門將符合條件的行業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的政策作為制度性安排長期實施。製造業是大國產業體系的核心與根基,其高質量發展關係全局與未來。面對一些發達國家的技術封鎖,中國產業鏈迫切需要“強鏈”“補鏈”,盡早實現科技自主創新和自立自強。將製造業等行業的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確立為制度性安排,有利於企業明確預期,推動各行各業堅定不移走創新與科技發展之路,有利於激勵企業將資源更多集中於技術研發、成果轉化與商業應用層面,從而為打破技術封鎖、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創造條件,增強中國產業體系應變求變的能力與水平。
二是有利於“強基”,夯實能源與物流基礎。今年年底前,將繼續對煤炭進口實施零稅率、減半徵收物流企業大宗商品倉儲用地城鎮土地使用稅。面對當前充滿不確定性、變幻莫測的國際形勢,中國迫切需要強化糧食和能源這兩大影響國家穩定和安全的根基。減征煤炭進口關稅,一方面有利於進一步擴大開放,增進與相關國家的經貿往來,另一方面有利於優化中國能源生產與消費結構,更好地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更好地在當前和未來實現重要資源的優化配置。中國已是世界上物流基礎設施最為完善的國家之一,但相對於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仍然存在一些薄弱之處,需要進一步補齊加強。減半徵收物流企業大宗商品倉儲用地城鎮土地使用稅,有利於加大對相關行業的政策支持,進一步強化中國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為經濟社會的穩定運行提供更好支撐。
三是有利於“扶弱”,為小微企業加快復甦營造更加良好的環境。相關部門將減征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元部分所得稅、降低失業和工傷保險費率、減征殘疾人就業保障金的政策延續實施至2024年年底。這幾項政策既是對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減稅降費政策“該優化的優化、該延續的延續”精神的具體落實,也充分體現了黨和政府對於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殘疾人等群體始終如一的關心與愛護。當前,中國經濟已經步入恢復向好的通道,訂單、客流正逐步回升,各類面對面的服務業更是出現了強勢反彈,再輔以合適有效的稅費環境,將為廣大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復業擴業、賺錢盈利營造更好的條件。
文章指出,下一步,還要密切結合經濟形勢的變化,不斷創新宏觀調控方式。應根據需要調整稅費政策組合,提高政策的精準性和有效性,鞏固經濟回升向好的勢頭,加快中國經濟復甦的步伐,為圓滿完成全年經濟目標,實現質的有效提升與量的合理增長開好局、起好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