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9日,搭載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五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圖片來源:新華社) |
中評社北京4月15日電/據新華社報導,記者從13日在哈爾濱召開的第三屆全國載人航天環境控制與生命保障技術大會上瞭解到,我國載人航天環控生保系統已實現由“補給式”向“再生式”根本轉換,空間站氧氣資源100%再生,水資源閉合度提升到95%以上,每年減少上行補給6噸,主要技術指標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環控生保系統是在太空密閉環境中為航天員創造一個基本的生活條件和適宜的工作環境,保障航天員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被譽為航天員的生命“保護傘”。
中國航天員中心是我國唯一從事載人航天器環境控制與生命保障系統研製的科研單位。據中心環控生保工程室主任卞強介紹,55年來,他們成功研發載人航天器三代環控生保系統,圓滿完成神舟飛船、“飛天”艙外航天服以及空間站三艙組合體等環控生保產品研製任務。特別是空間站任務啟動以來,他們相繼攻克電解制氧、二氧化碳去除、微量有害氣體去除和水處理、尿處理等技術難題,實現環控生保系統成功由“補給式”向“再生式”根本轉換,為我國空間站建設作出了貢獻。
“目前,中國空間站環控生保六大再生系統穩定運行,空間站氧氣資源100%再生,水資源閉合度提升到95%以上,每年減少上行補給6噸,主要技術指標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卞強說。
第三屆全國載人航天環境控制與生命保障技術大會以“建造生命空間,逐夢浩瀚星空”為主題,由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主辦,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四十九研究所等單位承辦。
正在太空執行飛行任務的神舟十五號乘組專門為大會召開發來視頻。指令長費俊龍說,相比2005年執行神舟六號任務,這次在中國空間站裡親身感受和見證了環控生保技術從“補給式”到“再生式”的根本轉換,在太空這100多天裡工作生活都感覺良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