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網評:還有多少平台在假借醫生之名?
http://www.CRNTT.com   2023-04-21 10:26:37


 
  除了侵害醫生的名譽權、姓名權,平台冒用醫生名義提供健康問答服務,也嚴重擾亂了互聯網醫療咨詢秩序,容易對患者造成誤導。比如,該平台以北京某三甲醫院風濕免疫科醫生的名義,表示“蜂膠保健品能治療乾燥綜合征”。明知“保健食品不是藥物,不能代替藥物治療疾病”,平台卻還給出這樣不負責任的回答,難免讓人懷疑背後是否有經濟利益驅使。如果患者當真相信這種建議,很可能白白花了冤枉錢,反而貽誤病情。

  值得深思的是,這種行為恐怕不是個例,在虛擬的互聯網世界中,究竟還有多少平台在假借醫生專家之名?這種擔憂並非多餘。此前就有媒體曝光,一款名為“醫聯”具備在線問診功能的App,存在醫生賬號出租的現象,診費與兼職者分成,並且不問對方資質就出租賬號。表面上是醫生的回答,其實是兼職者復制粘貼的內容。試想,一個沒有醫療知識的人,也能在平台上為患者“看病”,這是多麼可怕的。

  2018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明確要求“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平台等第三方機構應當確保提供服務人員的資質符合有關規定要求,並對所提供的服務承擔責任。”對於平台冒用醫生名義提供在線咨詢行為,不能依靠醫生偶然發現後進行自我維權,有關部門必須本著對公眾負責的態度,加強對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平台的監管,嚴格核實相關人員的資質,落實平台內容是否經過當事醫生授權或同意發布,堅決杜絕個別平台“拉大旗作虎皮”,欺騙誤導廣大公眾。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