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25日電/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院長鄭永年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3年年會上指出: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從價值鏈、供應鏈、產業鏈的角度看,中國還處於中等技術水平。在當前複雜的國際環境背景下,中國自主技術發展變得非常重要。
所謂中等技術陷阱,是指發展中國家憑借低成本優勢承接發達國家成熟產業的產能轉移,但長期看,由於跨國公司始終將核心技術保留在母國,僅將成熟技術向發展中國家轉移,這也意味著,一旦成熟技術轉移的紅利被收割完畢,而發展中國家本土的企業又不能成功打開技術趕超的空間,其經濟增長就會進入長期相對停滯的狀態。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很重要,但高質量發展不是單純追求GDP發展,因為無效的投資使GDP增長,但財富會減少,我們要追求能夠增進國民財富的GDP增長,科學技術就非常重要。
無論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還是實現高質量發展,關鍵是如何跨越中等技術陷阱。從一些歐美發達國家、亞洲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發展歷程看,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這可以說是一種普遍共識。中國現在追求的高質量發展,就是能夠增進國民財富的GDP增長。在此過程中,科研和科學技術扮演著關鍵角色。跨越中等技術陷阱,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技術發明中的基礎科學研究機構、企業、市場和政府各個角色,這些環節必須協調配合,否則就很難實現。
如何跨越中等技術陷阱?從歷史經驗來看,三個條件缺一不可:第一,必須具有一大批有基礎科學研究能力經驗的大學和科研機構。第二,必須有一大批能把基礎科研轉化成應用技術的企業專業機構。第三,必須有一個開放的金融系統,無論是基礎科研還是應用技術的轉換,都需要大量的金融支持。
來源:北京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