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走過的45年改革開放之路,也是一條新型經濟開放大國的發展之路。 |
中評社北京5月10日電/當前,在全球經濟政治格局深刻複雜變化的特定背景下,中國作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大國,以何種方式影響世界?世界如何看待中國?
環球時報發表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文章分析,關於這些問題,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思考。
第一,改革開放使中國發生歷史性變化。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5周年。經過45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發生了歷史性變化:從工業化初期到工業化後期的歷史性跨越,從短缺經濟到消費新時代的歷史性提升,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歷史性轉折。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今天國家和人民生活的歷史性變化;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今天老百姓的幸福生活;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今天中國日益提升的國際影響力。
45年來,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從最初打開國門到今天的全方位開放,呈現出某些歷史性趨勢:從製造業為主的開放到服務貿易為重點的開放;從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到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從加入WTO到積極申請加入CPTPP,從經濟全球化的參與者到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推動者和維護者。應當說,中國走出了一條新型開放大國的發展之路。
青年人是改革開放的未來,也是建設開放、包容、合作的世界的希望。如今,有的青年朋友對改革開放的歷史並不瞭解。如何讓青年瞭解改革開放的歷史,如何使得未來的改革符合青年人的期望值和坐標系,如何使得青年自覺地融入改革開放事業,是我們需要繼續努力的課題。
第二,中國走過的45年改革開放之路,也是一條新型經濟開放大國的發展之路。作為新型開放大國,中國通過擴大開放促進自身經濟發展,並將自身結構轉型與改革發展的成果惠及全球。
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1979年-2022年,中國GDP按不變價計算增長了42倍,年均增長9.0%,占全球的比重由1.8%提升至接近18%;人均GDP增長28倍,年均增長8.1%。未來10年,中國處在經濟結構轉型的關鍵時期,並蘊藏巨大的增長潛力,若能有效釋放,將有可能實現年均4.5%-5.5%的增長。
在開放條件下實現經濟快速增長。1979 年-2022 年,中國貨物貿易(按美元計)年均增長 13.3%,占全球的比重由 0.9%提升至 12.5%: 累計吸引外資 2.9 萬億美元,累計設立超過 100 萬家外資企業。“中國經濟發展是在開放條件下取得的,未來實現高質量發展也必須在更加開放的條件下進行。”當前,隨著經濟服務化進程的加快,高水平開放與高質量市場經濟直接融合,中國需要在高水平開放中釋放結構轉型的內需潛力,以高水平開放倒逼深層次市場化改革,更好贏得國際經濟合作競爭的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