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10日電/交通運輸,連接千城百業,暢通供需兩端,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剛剛結束的“五一”假期,全國鐵路、公路、水路、民航預計發送旅客超2.7億人次。旅遊平台發布的數據報告顯示,“五一”期間國內景區門票票量同比增長9倍,較2019年增超2倍,出境游訂單同比增長近7倍。
與之相呼應的是,前不久,交通運輸部一季度數據顯示,交通運輸經濟運行穩中向好,既有質的有效提升,也有量的合理增長。一季度完成貨運量118.7億噸,同比增長5%;小客車出行量、營業性客運量同比增速均在25%以上。今年以來,全國快遞業務量也穩步增長。快遞物流業、交通運輸業和旅遊業快速回升,“流動中國”釋放蓬勃生機與旺盛活力,將進一步激發消費增長潛力、為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光明日報發表山東建築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張鵬文章分析,流動中國有力提升人們生活品質。千古百業興,先行在交通,“朝碧海而暮蒼梧”照進現實,“流動中國”更好滿足了人們的生活之需。隨著物流網絡的不斷擴大和智能化技術的介入,各類產品得以在廣闊的市場上快速流通和推廣。通過智能化物流配送體系,城市和農村之間的物質與文化交流更加便捷、頻繁。物流交通提質升級,尤其降低了文化產品的獲取門檻,讓人們可以更便捷走近並體驗各類文化產品及活動。眼下,通過旅遊飽覽祖國壯美山河、感受多彩文化已成為一種普遍的生活方式。層出不窮的優秀文藝作品和文化產品,共同豐富了人們期待的文化盛宴,更好滿足了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
流動中國有效擴內需促消費。快遞物流業、交通運輸業和旅遊業作為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具有帶動關聯性消費的效應,充分發掘相關潛力,不僅能有效擴大內需,還有利於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促進國內外經貿合作。快遞物流與交通運輸業的發展能夠滿足不同行業、不同地區之間的供需聯繫,幫助各類產品和服務順暢到達目的地,提升供需適配效率。隨著旅遊消費需求持續增長,人們的消費場景、消費體驗不斷“翻新”,多樣化的度假方式正在帶動形成新的消費增長點,交通旅遊消費市場前景廣闊、機遇無限。交通“大動脈”發展強勁、物流“微循環”更加暢通,流動中國裡升騰的中國經濟向上的氣勢將更加強勁。
流動中國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關鍵在於確保經濟循環暢通無阻。交通是經濟命脈,越織越密的物流交通網,形成了資源互通、機遇共享、優勢互補的發展網,通過整合資源、打通區域聯繫、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等,把經濟增長的動力引向諸多地區。同時,隨著經濟全球化程度深入推進,生產要素跨國流動日益頻繁,交通運輸成為全球經濟聯繫的重要紐帶。快遞物流業和交通運輸業的發展,促使國內外市場聯繫更加緊密,為各類產品的國內國際流通提供重要保障,推動貿易投資合作不斷走向縱深。流動中國讓中國市場更好成為世界的市場、共享的市場,持續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文章指出,讓流動中國持續釋放蓬勃生機與活力,有賴於我們堅定信心、迎難而上,保暢通、擴投資、補短板,不斷提高快遞物流業、交通運輸業、旅遊業發展質量。一方面,加快交通運輸相關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全國覆蓋面與服務質量。開拓新市場,探索新業務模式,通過全球供應鏈的創新和優化,擴大對外開放水平。另一方面,創新運輸模式,完善企業信用體系,構建誠信運輸環境和市場秩序,促進社會資本和民間資本投資,推動資源更加均衡、便捷、綠色流動。
此外,加強交通運輸部門信息化建設,鼓勵快遞物流和交通運輸領域重要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推廣,提高交通運輸的安全性和效率。在技術、品牌和市場開拓等方面,要創造條件讓創新型企業和中小微企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為行業發展注入新生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