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13日電/據科技日報報導,科學教育是建設科技強國的重要內容,也是培養科技創新人才的基礎,關乎國家長遠發展。據此,本版聚焦科學教育,從多個角度探討科學教育未來發展路徑。
科學教育的最終目標不是去獲得一堆由事實和理論堆砌的知識,更應該趨向於知道這些用於解釋周圍事物的概念是如何得到的。
“分析噪聲產生的原因,我們第一次調研採用了傳統的吸聲材料及裝修方法,設計並制訂裝修方案,走進建材研究院二次調研後,又改進方案實施裝修、檢驗效果……”前不久,北京師範大學實驗小學未來科技城學校五年級科學社團的同學們舉行了一場項目驗收會。在科學老師雷婧的帶領下,他們親自參與改造的科學教室煥然一新。
“這是‘五年級項目式學習科學社團’課程,基於科學教室有回音這一實際問題,以項目式學習方式開展教學。”雷婧告訴記者,學生們參與了設計師針對實際情況解決問題的全過程,激發了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養了他們的創新思維和科學素養。
風起於青萍之末,浪成於微瀾之間。古生物學家周忠和與化石結緣,始於高中班主任為他訂閱的《化石》雜誌;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在廣袤無垠的星河書寫飛天夢,源於東方紅衛星升空激發了他無窮的遙想。青少年時期恰是樹立理想、培養興趣的關鍵期,科學探究能力更是一項“童子功”,需要從小打下扎實的功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