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我願出一袋黃金,只求看一眼希瓦。”中亞諺語中傳頌的這座“千頂之城”希瓦,曾因年久失修,面臨建築物墻體開裂、傾斜下沉等險情。中國文物修復團隊的到來,讓希瓦古城重現往日的風姿。
在習近平主席的世界文明之旅中,中亞古城撒馬爾罕是重要一站。2022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對烏茲別克斯坦進行國事訪問期間,在中方送給烏方的國禮中,有一座中烏合作修復的希瓦古城歷史文化遺跡微縮模型。習近平主席在烏媒體發表的署名文章裡,專門提及古城修復項目:“我2013年訪問撒馬爾罕時啟動的希瓦古城歷史古跡保護修復項目已經圓滿竣工,讓希瓦這座古城更加絢爛奪目。”
和羹之美,在於合異。中國與中亞國家都擁有古老的文明,各具特色、異彩紛呈。黃河與長江孕育了璀璨的中華文明,中亞文明則發源於奔騰不息的阿姆河和錫爾河。中華文明與中亞文明都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鑒中不斷煥發新的生命力。
古絲綢之路上,中國的造紙、冶鐵、中醫等經中亞傳播至世界,中亞、西亞的天文、地理、數學等知識也相繼傳入中國;唐代玄奘西行求法,明代陳誠五使西域;祖籍布哈拉的政治家賽典赤·贍思丁仕宦雲南,“興滇之心,事滇之子”;中國音樂家冼星海與哈薩克斯坦音樂家拜卡達莫夫在患難中結下珍貴友誼……跨越時間長河,在這條互學互鑒之路上,中國同中亞傳承千年的絲路情誼在新形勢下更加牢固,世代友好已經融入六國人民的血脈。
今天,互融互通的橋梁越架越多——中國同中亞國家結成62對友好省州市,每年數十萬民眾常來常往,13所孔子學院在中亞落地生根,中亞首家魯班工坊在塔吉克斯坦正式啟動運營,中國眾多知名高等學府設有中亞國別研究中心和中亞語言專業,中國—中亞民間友好論壇成功舉辦,人文交流合作結出累累碩果。
中國和中亞國家正在共同落實全球文明倡議,不斷踐行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致力於建立多元互動的人文交流大格局。烏茲別克斯坦獨立分析人士烏拉扎利耶娃指出,這種促進文化共同繁榮的主張將有力推動不同文化之間的理解,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同時也將激發文化領域創新觀念的產生。
(六)
“世界有如海洋,時代有如勁風,前浪如兄長,後浪是兄弟,風擁後浪推前浪,亘古及今皆如此”——哈薩克斯坦“詩聖”阿拜·庫南巴耶夫的名句,在中國也家喻戶曉。在實現各自民族復興偉大夢想的征程上,中國同中亞國家情相近、心相通、夢相同。
當前,一股時代新風正吹蕩在中亞大地:“新哈薩克斯坦”建設全面開啟,正努力朝著“世界發達國家30強”邁進;“新烏茲別克斯坦”2022—2026年發展戰略順利實施;土庫曼斯坦制定《強國的新時代復興:2022—2052年土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綱要》;吉爾吉斯斯坦總統扎帕羅夫表示,“我們的目標是建設一個新的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制定2030年前國家發展戰略……在追求國家富強、實現現代化的征程上,中亞國家不約而同將求新求進放在重要位置。
在西方學者眼中,中亞國家曾“令人失望地”“錯失”了走向西方式“民主化”的機會。而真正令中亞國家失望的,其實是個別西方國家出於私利“亂開藥方”。誕生於資本擴張的西方現代化模式,讓不少後發國家陷入經濟停滯、社會政治動蕩的困局。
現代化不是少數國家的“專利品”,也不是非此即彼的“單選題”,不能搞簡單的千篇一律、“復制粘貼”。實現現代化,關鍵是找到符合國情、符合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發展道路。中國式現代化,不僅提供了另一種成功的選擇,更提供了找到正確道路的方式,給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中亞國家帶來重要啟示與信心。
“我本人饒有興致地閱讀了這本內容豐富的書,書中體現了大國領導人深湛的政治思維,以及對當今世界複雜的全球化進程的深刻分析。”為《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烏茲別克文版撰寫前言時,米爾濟約耶夫總統如是寫道。中國和中亞國家理念相通,目標相似,利益相連,彼此交流治國理政經驗,是在發展振興路上攜手努力、發揮互補優勢、實現共同發展的應有之義。
“中國擁有世界先進扶貧經驗,減貧成就舉世矚目。”2021年,時任烏茲別克斯坦經濟發展與減貧部第一副部長諾爾庫洛夫表示,烏方已開始運用中方的減貧經驗,包括開展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建立扶貧機制和提供財政支持等,並邀請中方專家參與制定烏《2030年扶貧綱領》,進一步促進兩國在扶貧領域的合作;“中國同行們展現出極高的專業素養,讓我們更好地理解和保護自然”,在哈中聯合科考中,哈薩克斯坦科研人員波拉托夫獲益匪淺;“感謝中國企業給我們創造了實現自我價值的機會”,在中國接受培訓的經歷,讓來自塔吉克斯坦哈特隆州的薩曼達對把家鄉建設得更美麗充滿信心……
從減貧到生態保護,從農業合作到基礎設施建設,中國充分尊重中亞各國自主追求現代化道路,以最大誠意與中亞各國分享發展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