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中國“新三樣”為出口注入動力
http://www.CRNTT.com   2023-05-22 09:06:38


中國製造業轉型升級加快,加上出口市場更多元性,成為全球貿易增長的主要貢獻者。
  中評社北京5月22日電/據大公報報道,全球貿易格局出現新趨勢,一邊是產業鏈重構和供應鏈重塑,部分制造業從新興經濟體回流到歐美,貿易“脫鈎”或產業鏈轉移同步發生,一邊是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的貿易價值鏈地位上升,國際份額加快增長,并通過擴大對外直接投資獲得新的競爭優勢。以此來看,不難看出中國的出口數據預測之所以出現較大預測分歧,原因在於中國的出口結構開始出現新變化,過去的分析邏輯不再完全適用。

  從近年中國的出口規模、國際份額、商品結構、出口市場權重等分析,中國未來的出口表現超預期的概率較大,出口增速并未隨著歐美等市場需求走弱而較快出現回落,而且出口規模仍具有絕對優勢,多元化的出口市場逐漸形成,出口商品的“新三樣”(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將發揮積極作用,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成為出口新增長點。

  雖然市場預計2023年中國出口增速可能下降(平均預測值跌2.5%至3.5%),但按照新的出口結構邏輯,這種增速可能更多是邊際放緩,規模和價值鏈地位可能不降反升。展望未來,隨著中國的制造業轉型升級加快,出口市場更多元性,仍是全球貿易增長的主要貢獻者。

  研判近期中國出口形勢變化,前提在於把握這種內在關系的邏輯,即全球貿易的萎縮將很大程度削弱中國出口商品的需求,但相對其他對手,中國的國際份額及出口商品競爭優勢更強,因而即使全球貿易增速下滑,但中國的出口料仍維持穩定增長。

  官方和市場對中國2023年出口的預測值比較保守,表明出口形勢的確存在挑戰,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海外需求持續走弱,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均下調今年全球經濟增速,美國、歐元區、日本等經濟增長也在下調;二是出口高基數的影響,海外需求走弱的同時,在較高基數基礎上要實現更高的出口增速目標,難度就較大。

  新興市場需求強勁

  觀察2023年1至4月中國的出口表現,以美元計,出口規模為1.12萬億美元,增長2.5%;貿易順差2941.9億美元,擴大45%。出口表現出較強韌勁,主要從三方面分析:<nextpage>

  一是從貿易夥伴來看,東盟維持較好增長,非洲和俄羅斯等出口有亮點。1至4月東盟、歐盟、美國分列中國首三大出口貿易夥伴,其中對東盟出口增長15%,但對歐盟及美國分別下降4.3%及14.3%,同期對非洲、俄羅斯的出口分別增長26.9%、67.2%。總體看,在歐美發達國家需求走弱的同時,非洲及俄羅斯等新興市場發揮積極的替補作用。

  二是從主要出口商品結構來看,機電產品、汽車包括底盤、汽車零配件等保持出口優勢,但其他商品走弱。按美元計,今年1至4月機電產品出口增速2.4%;汽車包括底盤出口數量、金額分別增長76.5%、103.6%,汽車零配件的出口金額上升15.8%。傳統優勢出口商品如服裝及衣著附屬品、塑料制品維持一定的增速,今年1至4月出口分別按年增長2.5%、4.4%。自動數據處理及零件、集成電路、手機、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成拖累項,1至4月出口分別下降,主要原因可能是全球電子信息市場需求下降。

  三是基數效應仍有一定影響,但相對於其他新興國家的出口表現,中國出口有較強的韌勁。去年同期基數偏低情況下,今年3月出口超預期增長14.8%,4月增速8.5%。較低基數雖對出口增速有影響,但3、4月出口金額仍保持3000億美元左右。比較而言,同期韓國自2022年10月以來出口增速連續下滑,越南自2023年初以來出口持續負增長,表明中國的出口韌勁仍在。

  過去中國的出口市場主要在歐美日等發達國家,但隨著全球政經格局演變,使中國出口結構發生變化。同時,中國加快從“世界工廠”、制造大國走向世界市場、制造強國,其間貿易價值鏈地位加快上升,不再僅依靠“物美價廉”取勝,機電、高新技術及“新三樣”等出口商品頗具亮點,成為促進中國出口規模增長的關鍵因素。具體從兩層邏輯來看:

  其一,出口市場日趨多元,新興國家的比重穩步上升。今年1至4月,中國三大出口貿易夥伴東盟、歐盟、美國的出口金額共約5141.4億美元,占比46%。但另方面,歐美日韓的出口占比逐步下降,2016年1月至2023年4月,對歐美日韓合計出口規模從798.5億美元上升至1152億美元,但占當月出口規模的比重卻從47%下降至39%。今年1至4月,對歐盟及美國的出口累計按年分別下跌4.3%及14.3%,反觀非洲、拉美、東南亞、俄羅斯等新興市場出口規模不斷增長,今年1至4月,“一帶一路”國家占中國的出口份額升至36%,超越歐美日同期出口份額的34.3%。多個新興市場經濟增長強勁,預計中國對新興市場的出口占比將提升。<nextpage>

  高新技術產品受捧

  其二,出口商品逐漸中高端化,“新三樣”的貢獻值增加。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依托較低的勞動力成本,迅速成為“世界工廠”,制造產能大增的同時,推動出口持續增長。這時期出口商品主要在紡織、服裝、家具、玩具、家用電器等,後來增加手機、電腦、集成電路、機械裝備等。近年來,除了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規模占比不斷提升,出口“新三樣”展現較大競爭活力。2021至2022年間,電動載人汽車、汽車包括底盤、太陽能電池、鋰離子蓄電池累計按年增速的平均值分別約197.5%、93%、64%、77%,反映中國在新能源領域的“彎道超車”。相反,傳統的勞動密集型出口增速下滑。

  中國出口存在兩方面獨特優勢:其一,中國的制造產能優勢突出,在規模、體系和效率是其他國家短期內難以替代,成為維系全球貿易增長的主要力量,2022年中國出口國際市場份額為14.7%,連續14年居全球首位;其二,中國的出口市場逐漸多元化,現成為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夥伴,近年來在東南亞、非洲、拉美等新興國家的出口份額不斷上升,有效彌補歐美日市場萎縮的缺口。預計這兩大優勢將助力出口保持韌勁。

  近期IMF預計2023年全球貿易增速為2.4%,總體仍處於下降態勢。預計2023年中國出口仍面臨較大的壓力,主要從三個方面來看:

  一是主要貿易夥伴面臨經濟下行乃至衰退風險,海外需求加快回落。預計2023年歐美經濟陷入弱衰退的風險可能上升,美國和歐盟對中國出口的貢獻度將形成拖累,東盟對中國出口的拉動作用也可能逐漸減弱,預示中國外需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二是全球供應鏈重構進程加快,原本在中國具有競爭優勢的勞動密集型產品以及部分中間品出口可能加快轉移至東南亞、印度等市場;三是高基數影響,2022年6至9月中國的出口保持在月均3200億美元,意味著2023年下半年出口下行壓力將逐漸增大,出口增速可能出現“前高後低”。<nextpage>

  中資走出去搶訂單

  但從結構上來看,中國的出口結構仍有亮點支撑。從三方面分析:一是中國出口份額具有較強優勢,擁有完整的制造業產業鏈,出口份額較高,全球市場對中國優質商品需求有較大依賴性,短期內難以被替代;二是重點行業出口有亮點,近兩年中國光伏、汽車、新能源等出口保持強勁增長勢頭,今年1至4月汽車包括底盤出口金額增速達到120.3%,預計重點商品的出口優勢持續;三是部分貿易夥伴出口有亮點,2023年中國經濟將企穩向好,各地積極推動企業出海“搶訂單”,加強與海外供應商經貿往來,并依托RECP協議的全方位落地生效,以及共建“一帶一路”等新的機遇,拓展新的出口市場,預計中國對非洲、拉美新興市場的出口將加快增長。

  總體而言,世界對中國的依存度逐步上升,而非此前所普遍熱議的“脫鈎論”,全球經濟、金融、貿易的不穩定性,決定了其他國家和地區很難脫離龐大的中國市場。因此,中國的出口仍繼續保持韌性。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