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在擴大內需戰略基點上推動創新驅動發展
http://www.CRNTT.com   2023-05-27 08:44:03


  中評社北京5月27日電/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強調,要用好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把擴大內需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有機結合起來。

  學習時報發表南京大學教授、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創設院長劉志彪文章表示,擴大內需戰略是從市場需求規模方面增強發展動力,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從優化供給結構方面提升發展動能和質量,把兩個戰略有機地結合起來,就是一方面要利用市場的聚合力、引力去拉動科技創新,加快科技成果產業化步伐;另一方面,是要通過科技創新提高生產率、降低成本、擴大市場需求,提高產品質量和優化供給結構,以科技革命推動經濟增長,推動高質量發展。這就是說,要實施基於擴大內需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為什麼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要擴大內需

  文章分析,一般來說,創新的動力除了來自創新者的興趣、利益和使命外,主要來自社會需要尤其是市場需求。需要或需求可以通過複雜的傳導機制和社會組織形式,把創新者最初的設想和理念轉化為現實的財富。恩格斯曾經說過,社會一旦有技術上的需要,這種需要就會比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由於這種需要主要體現為市場需求,因此市場需求是推動科技進步的主要力量,這主要表現在:一是指向,市場需求為創新提供了明確的方向和前景;二是激勵,市場需求對創新者的創新行為和研發投入強度產生了巨大的利益激勵;三是促進,市場容量變大有利於社會分工,分工有利於促進生產率提升和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運用;四是壓力,市場競爭迫使企業為了避免失敗、基業長青而必須始終不斷地創新;五是引力,巨大的市場規模產生的各種商業機會,會對以人力資本為主的創新要素產生虹吸效應,從而通過集聚和溢出促進科技創新。

  只要是市場需求,無論是內需還是外需,一般都會對創新驅動發展起到上述幾個方面的積極作用。不過需要指出的是,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不同來源的需求,對一個國家企業創新的促進作用和促進形式還是有很大的差異的。在以出口導向為主要特徵的外向型經濟階段,中國積極嵌入的全球價值鏈中,來自本國之外的需求(外需,或國際外包訂單)確實有利於學習模仿型的技術創新,但它卻是一種缺乏自主創新技術支持、以 “打工”為主的初級階段的開放型經濟,幾乎不可能促進中國企業大量湧現自主創新和自主品牌。相反,國際發包方經常還會因為擔心國際代工者的學習模仿能力強,存在反超效應而時刻提防,甚至反擊、阻礙後者的進步。與此不同的是,來自一個國家內部的內需,將培育出本國發包企業或研發設計生產一體化企業的自主品牌和自主技術,有利於本國企業掌控產業鏈的關鍵和高端環節,獲取較高的附加值率。這是以國內循環為主的發展格局的巨大優勢。

  創新驅動發展為什麼有利於實施擴大內需戰略

  文章指出,之所以要把擴大內需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有機結合起來,是因為這兩者關係是相輔相成、互相依賴、相互決定的。一方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要擴大內需,另一方面,創新驅動發展從供給方面具有擴大內需的效應。

  創新者可以明確地替消費者或者需求者、使用者以商業化的方式表達出內心的潛在需求。由於知識和信息的不對稱,絕大部分消費者或需求者並無可能明確無誤地向企業表達出自己內心的潛在需求或需要。這種潛在的需要,經常要借助於創新者的發明創造來激發或者喚醒。

  各種促進技術進步的創新發明,為世界提供了新種類的商品和服務,提供了更多地獲取收入甚至更高收入的就業崗位,由此擴大了市場總規模。以創新發明為特徵的技術進步,雖然會直接減少本行業的就業崗位,但它們同時也為社會創造出了許多新的行業和需求,如人工智能,在降低重復程度高的勞動強度、提高生產率的同時,也會增加許多研究性、消費服務類的新崗位。

  創新提高了社會生產率從而帶來經濟增長和市場擴張的機遇。生產單位產品或提供單位時間服務的成本大幅度降低,意味著價格的大幅度下降可以成為企業競爭的利器,從而刺激消費者購買和市場需求擴張。另外就是隨著生產率上升,平均工資水平、福利水平、消費水平和生活水平也有改善和提升的可能性空間。

  創新發展通過改善結構從而帶來資源的配置效應上升,增加社會總財富。當一個社會中因創新而使某行業收益上升,導致資源從低效率行業流入到高收益行業現象增多,這時就要提高整個社會的資源配置效率。這種結構變動不僅表現為增長效應,而且表現為總市場規模的提高。

  因此,通過鼓勵創新發展來實現擴大內需的目標,應該是一種能產生最佳效應的政策途徑。創新驅動的發展,在什麼時候與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相衝突?可能性有兩種:一種是創新低效率導致,即巨大的創新投入沒有能夠提升社會生產率,生產率的上升不能彌補和消化創新的支出;一種是分配體系出了問題,即創新所導致的社會生產率上升速度,低於平均工資的增長率,引起了企業成本上升和社會的惡性通貨膨脹。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