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6日電/據新華網報導,古巴-中國蠶桑科技合作中心中方主任李龍日前在哈瓦那對新華社記者表示,“桑”“蠶”“絲”“綢”是“絲綢之路”上最重要的歷史基因符號。近年來,在雙方努力下,中古蠶桑合作項目取得了豐碩成果。
2014年7月,古巴-中國蠶桑科技合作中心在古巴首都哈瓦那揭牌。2015年6月,中國-古巴蠶桑科技合作中心在中國鎮江揭牌。
李龍介紹,桑樹根深葉茂,可以有效改善生態環境;桑葉不僅可以養蠶,也可以作為畜禽飼料,可以藥用;桑葚可以釀酒。他說,蠶絲蛋白提取和加工技術的升級不但可以拓展蠶桑絲綢產業,也有助於節能減排、實現碳匯和碳中和生態環保目標。
他說,2020年以來,中國和古巴正在實施的項目以高科技納米技術和生物醫學為研究導向,發揮中國和古巴在栽桑養蠶和生物醫學領域上各自的優勢,合力開發以蠶絲為材料的高科技新產品和新技術。項目的實施將幫助古巴建成較為完整的蠶桑科研、生產體系,成為拉丁美洲僅次於巴西的第二大蠶桑科研、生產基地。
他補充道,上述中古合作項目可以使傳統的蠶絲產業得到進一步提升,開發出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新型蠶絲蛋白基材料和用途,使蠶絲蛋白基納米材料在兩國得以廣泛應用,造福兩國人民。
古巴副總理豐塞卡日前在哈瓦那對中國政府對古巴蠶桑事業的支持表示由衷感謝,並稱讚古中蠶桑合作是“一帶一路”在拉美地區的成功典範和兩國友誼新標誌。
同時擔任江蘇科技大學教授的李龍還介紹,今年4月,江蘇科技大學與古巴蛋白植物和生物產品研究中心簽訂了共建“中國-古巴蠶桑科技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協議,共同開展可持續蠶桑園區建設、人員交流、人才培養和技術轉移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