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9日電/據大公報報道,概言之,全力拼經濟,其實當前有一個好辦法,就是繁榮A股,提振大A能够提振市場信心,提高居民財富效應,進而促進科技創新,既利當前,也利長遠。可以考慮請機構投資者加大抄底配置比重,發揮價值投資者壓艙石作用,同時配合減免稅費活躍市場。
一:樓市低迷,股市下跌,救經濟是救樓市還是救股市?近期,有關拚經濟的政策抓手,引發市場熱議。在經歷“小陽春”之後,樓市快速轉入低迷。近期股市持續下跌,居民財富縮水,拖累居民消費傾向。
自2022年初至2023年5月底,滬深300跌幅18%,創業板與科創50跌幅分別為27.8%與22.7%。公募基金方面,5月份偏股型基金淨值平均下跌4.7%,正收益基金占比不足15%。
在當前形勢下,繁榮股市可能是帕累托最優解,繁榮股市是利國利民的善政,既利當前,也利長遠。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健全資本市場功能,提高直接融資比重”。
在發行人一端,資本市場可以精准捕捉各類企業在不同發展階段的融資需求,助力國內產業鏈做大做強,推動金融服務實體。在投資者一端,資本市場能够匹配不同種類資金風險偏好,實現社會財富的滾動增值。
當前經濟複蘇處於“爬坡過坎”期,居民部門杠杆已然處於高位,消費、購房意願低迷,提振市場信心,救股市是好辦法,一舉多得。
二:提振股市信心是好辦法,是利國利民的善政,既利當前,也利長遠。
當前經濟環境下,出台救股市政策,提振投資者信心,是利國利民的善政,既利當前,也利長遠。提振股市信心,不僅有助於轉化居民存款,強化財富效應,拉動消費,還能推動科技企業受益於資本市場發展,符合國家大政方針。<nextpage>
1:A股目前估值處於低位,提振股市恰逢其時,也是逆周期調節的應有之意。市盈率指標看,全部A股的5月平均市盈率僅為11.59,而2022、2021全年平均值分別為12.91與16.06,目前處於歷史低位。現在鼓勵入市,不會套人,也是逆周期調節的應有之意。
2:提振股市可以激發財富效應,強化居民“心理賬戶”,對拉動消費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國內外學者通過理論與實證研究,論證了財富效應的作用機制:家庭持有的股票價格上升後,預算水平提高,進而帶動邊際消費傾向。在中國,股市財富效應與居民消費高度相關,尤其影響當期消費。
在當下階段,提振股市信心:(1)將直接提高家庭當期收入,抬升消費預算;(2)根據行為金融學中的“心理賬戶”理論,對於股市獲利,居民更有欲望將其轉化為消費行為;(3)強化經濟複蘇預期,提高未來收入向好預期,收入預期改善同樣會激發消費行為。因此,提振股市信心,對擴大內需、拉動消費,將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3:當前居民預防式儲蓄趨勢明顯,流動性淤積於銀行間,機構與個人備有“彈藥”,提振股市有助於打開資金循環。4月居民定期存款同比增速高達21.7%,超出活期存款增速12.8個百分點。同時,近期市場質押式回購規模明顯上升,由去年9月平均5.4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提高至今年5月平均7.4萬億元,意味著市場上優質投資品較為稀缺,形成“資產荒”。
推動存款轉化 緩解資金空轉
當前,如何推動居民存款轉化,疏解淤積於銀行間的流動性,成為經濟複蘇度過爬坡期的關鍵。而提振股市信心後,可以激發機構與個人投資者的投資欲望,進而推動存款轉化,緩解資金空轉,將貨幣面利好傳導至實體企業,無疑是拚經濟的良方。<nextpage>
4:提振股市可以支持專精特新科創企業,推動中國經濟科技創新和高質量發展。資本市場在促進科技創新和實體經濟高水平循環方面具有重大作用,成為推動科技創新的金融抓手。例如,科創板成立三年多以來,強化“硬科技”特色,服務於具備突破性關鍵技術的科創企業。而以主板、科創板、創業板、北交所等構成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從多維度、全視角將服務科創落到實處,并且對解決優質中小民營企業融資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在全面注册制的背景下,出台提振股市的“一攬子”政策,可以推動新能源、信息科技等領域為代表的新興科技產業的發展,金融服務實體。在發行人一端,代表技術升級、符合國家產業轉型大政方針的新興科技行業將直接獲益,如新能源、醫藥生物、信息技術等領域。在投資者一端,股市蓬勃發展,可以鼓勵處於快速成長期的科技類企業提早進入市場,投資者進而享受到這些企業的快速成長紅利,而非發展成熟後較低的增長。
三:怎麼救股市?加大機構投資者配置力度,調降交易稅費,鼓勵分紅,完善資本市場配套建設。
1:加大機構投資者配置力度,發揮價值投資者“壓艙石”作用。加大機構投資者的抄底配置力度,可以降低市場的波動性,引導價值投資、中長期投資的理念,促進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根據2023年一季度報,測算得到的機構投資者占流通市值比例為12.96%,其中基金公司、保險、社保基金占機構投資者比例分別為37.9%、15.2%與4.6%。公募基金持倉方面,截至2022年底,機構投資者持倉淨值占比為47.5%。與境外發達經濟體的資本市場相比,機構投資者占比仍然偏低。
一方面,完善機構投資者的長周期考核機制,將中長期收益水平作為管理人的重點考核指標,而非鼓勵以博取短期收益來“裝飾”業績。提升資管機構專業能力,發展資管產品和證券化產品來推動短期資金向長期資金的轉變,優化投資者結構。另一方面,鼓勵養老金等長期資金積極入市,發揮價值投資者“壓艙石”作用。建議打通社保基金、銀行理財、保險、企業年金等各類機構投資者的入市瓶頸。同時穩步推進對外資開放,引導私募股權和創投基金產業蓬勃發展。
2:降低或取消交易稅費,提高市場活力。<nextpage>
降低或取消股票交易印花稅,節省市場交易成本,可以有效提振股市信心。在紙質憑證時代,由於需要頻繁使用由政府“貼花背書”的紙質股票,政府征收印花稅合情合理。但隨著電子化,無紙化交易時代的來臨,征稅基礎已發生重大變化,繼續對股票交易征收印花稅的合理性下降。歷史上,印花稅稅率調整還被賦予調控市場的職能,但無法改變股票市場整體走勢,反而加劇短期波動。美國、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市場已經先後取消證券交易印花稅。
降印花稅 增資本市場活力
根據市場情況適時降低或取消證券交易印花稅。有兩方面優點:一方面,根據1月至4月財政數據,證券交易印花稅僅為716億元,同比大幅下降42.7%,在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占比僅0.1%,調整這一稅種對財政壓力不大。另一方面,調整證券交易印花稅將降低市場交易成本,增強投資者信心和資本市場活力,促進市場健康發展。
3:鼓勵上市公司分紅,共享發展紅利。
優化上市公司分紅機制,鼓勵有條件的上市公司持續分紅,這是提振股市的重要舉措。穩定的股息分紅是上市公司傳遞良好經營狀況的關鍵信號,可以用來有效衡量中長期投資價值,培育市場價值投資理念,也是投資者的重要財產性收入。當前,大力鼓勵和引導上市公司分紅,可以有效提振市場信心,使得投資者享受到經濟發展的紅利,進而吸引更多長期資金進入股市。
4:推動資本市場配套改革,多管齊下淨化市場環境。<nextpage>
完善信息披露,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強化投資者信心。信息披露是注册制的核心,監管部門應當強化對發行方信息披露的引導與規範,倒逼中介機構壓實責任,企業規範運營。同時,證監會與上市委、重組委也應當對發行審核工作展開抽查,確保發行人、投行、交易所履行各自職責。
推動公司法、證券法、刑法等法制配套,完善集體訴訟制度,加大懲處力度,整治資本市場亂象,不斷推進退市常態化。作為注册制的重要配套,退市制度是資本市場優勝劣汰的強有力保障,可以使資金流向優質企業,同時倒逼上市公司時刻保持警醒并規範資本運作。2022年A股退市50家,其中強制退市42家,退市常態化初步顯現,但退市比例與發達市場相比仍然差距巨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