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今天,我們為什麼還要讀文學
http://www.CRNTT.com   2023-06-23 16:12:18


  中評社香港6月23日電/據大公報報導,本周一,著名作家、茅盾文學獎得主劉震雲來港,在會展中心舉辦講座“人間多少事 兩三笑話中”。現場近五百位聽眾好不熱鬧,既有文學青年,也不乏銀髮族和小學生。友人見到現場的熱鬧場面,十分激動:“原來,香港有這麼多熱愛文學的讀者。”

  有幸參與策劃並和團隊一齊推展是次講座,頗多感慨。在香港,尤其是三年疫情之後,人和人之間的線上會面和會議愈來愈多,讓我們愈發想念線下面對面的、親切的交流分享。劉老師幽默生動的演講固然寶貴,更難得的是許久不曾謀面的朋友,甚或是此前完全陌生的愛書人,藉此機會相聚,暫且拋開日常的閒雜煩憂,共同在文學、在閱讀的世界里暢遊,體驗片刻的閒適及歡愉。

  劉震雲在講座開篇,即與現場讀者分享文學的意義和價值。“文學是什麼”看似一個宏闊高遠的命題,經由劉震雲的生動表述,變為深入淺出的道理。“生活停止的地方,文學出現了。”在他看來,你我在忙碌生活中來不及思考、顧不上細嚼慢嚥的許多事物,皆可以借助書中的人物和故事感悟並思考,而這,正是我們閱讀文學作品最主要的原因。

  文學如果僅僅止步於現實生活的反映,那麼它的效用和意義將會大打折扣,誠如畫家創作如果只是機械地復寫現實、而不是創造性地再現現實的話,其作品將難以觸動人心。

  不論較早期的《一地雞毛》《我不是潘金蓮》《一句頂一萬句》抑或是新作《一日三秋》,劉震雲在他的作品中不厭其煩地談論故鄉,談論悲喜,也談論人和人之間的微妙關係。看似講笑話,一笑便罷,實則不經意間引出人生至深的道理,笑中有悲。

  “好的文學家,僅僅懂文學是不夠的。”劉震雲說:“他一定要懂文學之外的東西,首要的就是哲學。”這人世間的故事,不外乎離愁悲喜,愛恨苦樂,若只是將這些直白呈示,止步於此,那不論作者抑或讀者,都難有機會向內、向深處掘探,撥開迷霧直抵內心。哲學是勸人思考的學問,而文學家筆下的“人間多少事”,不正正值得你我念茲在茲、思慮再三嗎?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