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7月2日電/在肯尼亞東部沿海地區誇萊郡希莫尼鎮的水產品初加工廠內,當地員工正熟練地處理漁民早上剛捕獲的新鮮鳀魚。經過清洗、整理、煮制、晾曬後,處理過的小魚幹被送入冷庫,等待漂洋過海到中國進行深加工,成為美味的海鮮零食。
6月底,首批出口中國的300多公斤肯尼亞深海鳀魚在湖南長沙舉行的第三屆中非經貿博覽會上亮相。
據新華社報導,這家工廠由中企勁仔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于2018年投資建設,目前主營業務為鮮魚初加工。據勁仔食品肯尼亞項目負責人劉志勇介紹,工廠依託當地豐富的漁業資源,從附近7個漁村收集原料,目前規劃產能約為每日200噸。
當地漁民杜拉告訴記者,與中企合作給他帶來持續穩定的收入。30歲的杜拉已有十餘年捕魚經驗,他說:“工廠開工後漁民都非常開心,我們再也不用擔心魚賣不出去了。”
肯尼亞東部瀕臨印度洋,豐富的海洋資源賦予該國巨大的漁業潛力。但受限於落後的捕撈技術和設備,捕魚主要靠漁民乘小船手工撒網,收穫十分受限,辛苦勞作的漁民生活困頓。
根據肯尼亞國家漁業局最新報告,該國2021年魚類總產量中僅有17%來自海洋捕撈。該國政府意識到藍色經濟的巨大潛力,將其作為“2030願景”優先發展產業,致力於開發海洋資源以促進經濟增長。
在中非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議提出的“九項工程”框架下,中方積極推動非洲特色農產品對華出口,設立輸華“綠色通道”加快推動檢疫準入程序,支持非洲國家提高產品附加值和出口競爭力。2022年,中國與肯尼亞簽訂肯尼亞輸華野生水產品的檢驗檢疫和獸醫衞生要求議定書,標誌著兩國漁業貿易合作進一步深化。
肯尼亞礦業、藍色經濟和海洋事務部部長薩利姆·姆武里亞在參加肯尼亞鳀魚輸華首發儀式時表示,肯中在漁業方面的新合作將發掘該國藍色經濟潛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