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基地和隊伍建設 增強“硬核力”
醫療應急基地和醫療應急隊伍是緊急醫學救援工作的核心力量。“目前,我國正推進國家緊急醫學救援基地、國家重大傳染病防治基地建設,同時進一步擴充中毒救治基地,以增強醫療應急‘硬核力’。”國家衛生健康委醫療應急司司長郭燕紅說,在隊伍建設方面,到“十四五”末,計劃將國家醫療應急隊伍由目前的40支增加到60至70支。
浙江省有26個山區縣、6個海島縣,是我國海島數量最多的省份。浙江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俞新樂介紹,為做好遠離城市山區海島地區的醫療應急工作,浙江省推動建設國家海上緊急醫學救援基地等2個國家級基地和5個省級區域醫學救援基地。
據介紹,近期,浙江山區一位呼吸道大咯血患者,在經過當地緊急快速處理後,通過救援直升機18分鐘即轉運至城區大醫院,航空醫學救援基礎設施為成功挽救患者生命發揮了重要作用。截至目前,浙江省全省醫療機構已建設57個直升機停機坪,已常態化開展直升機轉運急危重症患者。
目前,除國家級醫療應急隊伍外,我國已建立省、市、縣三級醫療應急隊伍6500支,國家醫療應急專家組涵蓋22個專業領域。
強化醫療應急機制建設 提升“軟實力”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指出,到2030年,建立起覆蓋全國、較為完善的緊急醫學救援網絡,突發事件衛生應急處置能力和緊急醫學救援能力達到發達國家水平。
為實現這一目標,完善政府主導、部門協同、公眾參與的醫療應急機制,建設國家省、市、縣立體化醫療救援指揮調度體系十分重要。
郭燕紅表示,近年來,我國進一步強化各級政府職責,明確了屬地、部門、單位、個人四方責任,醫療應急各層級、各機構、各環節職責。由衛生健康部門統籌協調、多部門參與、軍地協同的醫療應急聯動機制更加完善,各類突發事件醫療應急預案更加齊備,形成“上下貫通、橫向聯動”的工作格局。
浙江省積極探索利用信息化、數字化手段,提高醫療應急信息監測和調度效率,打造全省急救一張網,急救反應時間平均縮短2分鐘以上。浙江衛生應急指揮系統集成公安、消防、院前急救、網信輿情監測等應急網絡實時數據,推動全省醫療應急工作業務流、數據流“雙流合一”。
加強信息監測和應急值守 確保“快反應”
快速、有效、高質量是醫療應急工作的重點。對此,郭燕紅表示,要充分發揮醫療機構的哨點作用,緊盯事件苗頭信息,及早發現並報告,提前做好準備,牢牢把握醫療應急的主動權。
“為保障突發公共事件發生時醫藥物資供給充足、及時、有效,華西醫院秉持‘平戰結合’原則,加強與相關企業儲備合作。”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院長李為民介紹,華西醫院還建立了應急設備精準管理與調度體系,將所有重要應急急救類設備進行信息化管理,實時監控設備定位、使用情況和運行情況,在實現應急設備快速調度的同時,能夠節約醫療資源。
郭燕紅表示,下一步,將按照《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十四五”規劃》要求,發揮院前急救120作用和各級醫療應急隊伍作用,提升突發事件第一時間和第一現場反應能力,做好各個醫療隊和緊急醫學救援基地的快速響應和協同支援,確保一旦發生突發事件,隊伍能夠拉得上、打得贏,提升醫療應急處置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