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6日電/據新華社報導,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潮流中,不時遇到逆流阻擋;在共贏合作的發展主旋律下,常會出現聒噪雜音。
“我們不尋求對華‘脫鈎’,而是尋求‘去風險’。”當“脫鈎論”遭遇事實破產,美西方一些政客近來又把所謂對華“去風險”掛在嘴邊,兜售其對華政策上的新說辭。“脫鈎”是赤裸裸的反華政治鼓動,“去風險”則暗藏禍心,圖謀用經過偷換、泛化的經濟概念包裝遏制中國的政治企圖。
美西方所謂“去風險”的本質,是通過自定義的“風險”實現有選擇的“脫鈎”,既垂涎貪圖中國紅利,又企圖遏制中國發展。其目的,是拉更多國家下水,用挑撥對立、推動割裂、阻撓發展來緩解內心競爭恐慌,維繫一己私利和霸權;其後果,將是擾亂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破壞國際經濟正常交往與合作根基,阻滯世界經濟發展和人類進步。
偷換概念:“脫鈎論”的“借屍還魂”
短短數月,“去風險”從經濟術語變身為地緣政治熱詞,背後是美西方政客不遺餘力的高光站台和搖旗呐喊。
今年5月,七國集團在日本舉行峰會,以聯合公報形式將對華政策口徑正式統一為“去風險”,聲稱西方國家“不尋求‘脫鈎’”,而希望通過“去風險”和“多元化”增強經濟韌性。
峰會前後,美方官員明顯加大對“去風險”概念的兜售力度。4月中下旬,美國財政部長耶倫、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先後在多個場合就美中關係發表演講,強調所謂“維護國家安全”底線,言辭上淡化掩蓋“脫鈎”意圖。用沙利文的話說,“去風險”意味著美國“保持有韌性、有效的供應鏈”,確保不受他國“脅迫”。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聲稱,“去風險”和“脫鈎”有著重要區別。
美西方拋棄“脫鈎”,高喊“去風險”,看似立場有所“軟化”,開始從“經濟”層面考慮問題,但細究概念本質、理念方向和行為實質,“去風險”實則是“脫鈎論”的“借屍還魂”。在體面外衣下,美西方對華政策方向沒有實質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