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9日電/據經濟日報報導,未來的能源系統轉型,有兩個重要方向。一是高效,用更少的能源消耗支撐更好的發展。二是清潔,即優化能源結構,減煤、控油,增加可再生能源。要將節能提效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採取更多結構、技術、管理節能措施。
近期,我國多地進入“炙烤模式”,用電負荷持續走高。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18部門聯合印發通知,舉辦第33個全國節能宣傳周,意在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進一步喚起人們的節能意識。
能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是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血液”和“動力”。在實現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的同時,大量化石能源消耗導致近90%的二氧化碳排放和70%以上的其他大氣污染物排放。提高單位能源消耗的產出效率,可以從源頭上減少二氧化碳和環境污染物排放,保障國家能源安全,降低企業和公眾的能源成本,是綠色低碳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基礎性舉措、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
近年來,我國推進節能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2012年至2022年,我國以年均3%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年均6.2%的經濟增長,能耗強度(萬元GDP能耗)累計下降26.4%,相當於少用約14.1億噸標準煤,少排放二氧化碳近30億噸。但與此同時,我國能耗強度約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仍然存在很大的節能潛力。隨著國家“雙碳”戰略目標深入推進,節能提效工作要承擔更大的職責使命。
碳達峰碳中和,表面是環境問題、核心是能源問題、本質是發展問題。如期實現“雙碳”目標,要求我國能源系統要大幅轉型,由此將帶來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
未來的能源系統轉型有兩個重要方向。一是高效,即節能、提高能效,用更少的能源消耗支撐更好的發展。這就要求單位能源產出效率不斷提升,工業、建築、交通等生產生活各領域各環節都要加快應用高效節能的技術與工藝。二是清潔,即優化能源結構,減煤、控油,增加可再生能源,這要求科學推動終端用能電氣化,推動更多電力由非化石能源提供,發展儲能、調峰、數字化等新技術新模式,保障能源系統的安全性和經濟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