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藏地區的獼猴(來源:新華社) |
中評社北京7月13日電/據新華社報導,世界首套單細胞分辨率的獼猴大腦皮層細胞空間分布圖譜誕生,該圖譜被稱為獼猴大腦皮層細胞三維“地圖”。7月12日,《細胞》雜誌在線發表了這一由中國科學家領銜的重要突破。
大腦由哪些細胞組成、這些細胞的空間分布有什麼規律是腦科學的基本問題,其重要性類似於人類基因組計劃完成的DNA碱基序列。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與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臨港實驗室、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騰訊人工智能實驗室等單位組成的百餘人攻關團隊,成功繪制出獼猴大腦皮層的細胞類型分類樹,並揭示了細胞類型組成和靈長類腦區層級結構之間的關係,為進一步研究各類神經元之間的連接提供了分子細胞基礎。
“與其他物種相比,靈長類動物有更高的認知和社會能力,有更大的大腦皮層和更多的細胞類型,而獼猴是與人類最接近的模式動物。”中國科學院腦智卓越中心研究組組長李澄宇說,團隊利用我國自主研發的超高精度大視場空間轉錄組測序技術和高通量單細胞核轉錄組測序技術,獲得了世界首套單細胞分辨率的獼猴大腦皮層細胞空間分布圖譜。
中國科學院腦智卓越中心全腦介觀神經聯接圖譜研究(單細胞分型)平台主任李超介紹,團隊檢測了4000多萬個皮層細胞,並根據細胞的分子及空間分布規律,將它們分為264種不同的細胞類型。
研究表明,大量興奮性神經元、抑制性神經元以及非神經元細胞在大腦皮層中的分布,有明顯的各層面及各腦區特異性。更有趣的是,相同層級的腦區,往往細胞類型組成類似。
另外,通過與公開發表的人腦和鼠腦的單細胞數據進行跨物種比較,團隊發現了靈長類特有的、分布於第四層的興奮性神經元細胞,這些細胞高度表達與人類疾病相關的基因。
“未來,團隊將繼續在腦疾病機制與靶點研發、腦細胞與腦結構演化、腦功能的細胞分子機制等領域開展跨機構、跨領域合作攻關,推動中國在這些領域持續產生原創性、引領性成果。”中國科學院腦智卓越中心學術主任蒲慕明院士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