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14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不久前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要重視通用人工智能發展,營造創新生態,重視防範風險。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多個城市積極圍繞人工智能產業出台政策規定,搶占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高地。
數據顯示,到2030年,我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有望超過1萬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0萬億元,推動勞動生產率提高20%以上。當前,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在人工智能原創算法和開源系統領域存在短板,高端芯片、關鍵部件、高精度傳感器等產業基礎薄弱,高水平人才不足等。對此,需整體提升人工智能科技創新能力,持續推進人工智能產業生態培育,加快推動人工智能人才隊伍建設等,推動人工智能快速迭代升級。
強化資源統籌,築牢人工智能科技創新底座。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引導和組織優勢力量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在人工智能領域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整合不同區域創新資源,打通“硬件—系統—產業”全鏈條,構建分工明確、優勢互補的人工智能創新生態系統,提升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的整體影響力。
構建高效協同的保障機制。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力度,撬動企業、社會加大投入,形成政府引導、社會參與的金融支持格局。推動智能化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傳統基礎設施的智能化水平,提升對人工智能產業的服務支撐能力。加快推動人工智能在實體經濟、民生服務、社會治理中的深度應用,構建多元化應用場景和產業生態。
強化多層次人才隊伍建設。加強人才儲備和梯隊建設,完善高校人工智能學科教育體系,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圍繞人工智能領域開展人才聯合培養。堅持培養和引進相結合,實現人工智能高端人才精準引進。舉辦高水平賽事,發現、匯聚和引進優秀人工智能團隊和人才。鼓勵高等院校、職業學校和社會培訓機構等開展人工智能技能培訓,提升從業人員專業素質。
建立包容審慎的監管機制。建立健全保障人工智能健康發展的法律法規和倫理道德框架。通過公開透明的人工智能動態監管體系,對人工智能算法設計、產品開發和成果應用全流程開展依法依規、包容審慎監管。圍繞網絡安全、數據安全、科技倫理、就業促進等領域建立風險防範機制,堅持安全和發展並重。強化人工智能行業和企業自律,引導人工智能產業健康發展。
(摘編自《經濟日報》,原題為《激發人工智能“頭雁效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