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14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用手觸摸墻壁,碳循環燈箱隨即感應亮燈,科普知識通過語音講解娓娓道來;把礦泉水瓶、易拉罐等廢棄品投進低碳魔方的“嘴巴”,就能生成碳積分小票,憑票可兌換大運會紀念品……
日前,成都大運會低碳體驗館在成都市街頭亮相,低碳魔方、碳循環燈箱、動力單車、能源小屋等科技感十足的體驗裝置吸引了不少市民關注。通過現場趣味互動體驗,本屆大運會“綠色、智慧、活力、共享”的辦賽理念深入人心。
室外高溫炎熱,而成都大運會運動員村生活服務中心內卻涼爽宜人。這座建築主體部分在地勢稍高處,一條半室外街道從山坡落到山腳,形成一頭朝東北、一頭朝南的兩個喇叭口,串聯起生活服務中心的各項功能。酷暑時不開空調也能實現溫度宜人,這裡巧妙的“冷巷”設計發揮了大作用。
“‘冷巷’的原理是氣流在穿過一個由寬變窄的區域時,流速加快形成負壓,從而帶來更多的室外氣流,帶走更多的室內熱空氣和濕氣。”中國建築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築設計師盧義修介紹,在炎熱潮濕、風少氣悶的夏日,“冷巷”讓建築產生自然通風的效果,在營造舒適共享空間的同時,有效減少建築能耗、降低碳排放量。
“綠色”是成都大運會的鮮明特色。據瞭解,成都大運會新建場館全面採用綠色建材,所有場館均採用LED節能燈具。此外,成都市投入1340台新能源大巴和1000餘台新能源小型車作為運動員、技術官員等交通服務車輛,實現大運村到中心城區場館交通90%使用新能源車、大運村內部100%使用新能源擺渡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