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14日電/網評:治理近視矯正亂象首先要化繁為簡
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秋實
暑期來臨,未成年人近視矯正、視力防控逐漸升溫。不少家長期待在假期通過康復治療矯正孩子的視力。兒童近視康復治療市場究竟存在哪些亂象?如何整治?據《法治日報》報導,魚龍混雜的近視康復治療市場,讓很多家長望而卻步,還有一些家長帶著孩子嘗試一些項目後,大呼上當受騙。近視矯正市場魚龍混雜,家長感到很困擾。
近視矯正市場亂象可謂一團亂麻,讓人理不清頭緒。承諾的矯正效果達不到,涉嫌誇大宣傳;動輒收費上萬,且收費隨心所欲,則涉嫌價格欺詐。有人說近視矯正屬社會化服務,但矯正通常要涉及專業的醫療內容;也有人說近視矯正屬於醫療行為,但很多視力矯正機構並非醫療機構,只需辦理營業執照和驗光資格證即可,有些視力矯正的連鎖機構其實和驗光配鏡的連鎖眼鏡店很相似。
視力矯正指導師是什麼類型的資質?他們是否有權使用藥品矯正?矯正器械算不算醫療器械?社會機構有關恢復視力的說法,算不算醫療方面的效果承諾?這些缺乏統一答案的問題,都困擾著社會。
市場亂如麻,監管不能無從下手。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只監管醫療機構,而市場監管部門主查市場行為,對非醫療機構開展的醫療行為,監管時專業性就顯得不足。藥品和醫療器械監管、相關證書的發放與認定等,也涉及不同部門,有不同的規則。近視矯正市場在很多方面說不清道不明,監管就會出現灰色地帶。尤其是,定性不清、規則不明,監管就容易打亂仗,即使哪個環節查得很嚴,也可能會導致“按下葫蘆浮起瓢”的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