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17日電/據光明日報報導,7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期間來到蘇州平江歷史文化街區,步行察看古街風貌,觀看蘇綉製作,體驗年畫印刷。他強調,“平江歷史文化街區是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寶貴財富,要保護好、挖掘好、運用好,不僅要在物質形式上傳承好,更要在心裡傳承好”。
近年來,不少地方在保護、挖掘和運用歷史文化街區、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活力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新征程上,對於珍貴的歷史文化遺存,如何貫徹落實總書記“不僅要在物質形式上傳承好,更要在心裡傳承好”的重要指示精神?讓我們聽聽歷史文化街區建設者、守望者們怎麼說。
頂頂重要的是護好古城的“根”
講述人:江蘇省蘇州市姑蘇區片區規劃師、阮儀三城市遺產保護工作站執行站長 阮湧三
平江歷史文化街區位於蘇州古城東北隅,距今已有2500多年歷史,現存的整體布局與宋代《平江圖》基本一致,保持著“水陸並行、河街相鄰”雙棋盤格局以及“小橋流水、粉墻黛瓦”的江南水城風貌。
我以前是搞城市規劃的,見證了蘇州古城保護的許多重要時刻。從改革開放之初到現在,蘇州一代又一代城市規劃建設工作者始終心無旁騖,堅持全面保護古城風貌、延續歷史文化。
2002年,圍繞平江路的風貌保護與環境整治,我的長兄、同濟大學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儀三在他1996年主持編制的《蘇州平江歷史街區保護與整治規劃》基礎上,又編制了《蘇州平江路街景保護整治規劃》,提出了“修舊如故,以存其真”的方案。在他看來,守住人們心中的“外婆橋”,才能留得住鄉愁。要保護的不僅是建築,而且還有裡面的人和文化。
2015年,阮儀三城市遺產保護工作站在相關部門支持下設立,宣傳保護、傳承研究蘇州古城文化遺產多了一個重要平台,我們這些城市遺產守望者也多了一個共同家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