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17日電/據深圳特區報報導,自2022年底以來,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迎來快速發展期。今年4月11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公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7月10日七部門正式公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定於8月15日起施行。從技術出現到意見徵求再到辦法落地,僅用不到八個月的時間,這既表明相關部門行政效率極高,亦表明相關政策亟待制訂。
從“管理辦法”到“暫行辦法”,不難看出以下幾點:一是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尚未得到全面發展,很多內容無法固定;二是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需要更多的是扶持;三是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尚在發展演進之中,需要給技術確定一個大概的發展方向。總體而言,“徵求意見稿”偏重管理,“暫行辦法”關照主體更多,在鼓勵創新發展、實行包容審慎和分類分級監管等方面表現更加明顯。
就此而言,關注“暫行辦法”便不僅僅是其發展規範的問題,還應看到辦法提示的發展空白點和發展機會。
首先是技術發展方向問題。“暫行辦法”明確提出鼓勵算法、框架、芯片、配套軟件等基礎技術自主創新,推動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應用創新、內容創新和生態創新,鼓勵參與國際交流和國際規則的制定。
其次是技術發展規則問題。“暫行辦法”提出應強化人工智能訓練數據和數據標注等方面的規範性問題,形成行業規範,同時應保證使用穩定、採取措施防止用戶沉迷等,共同推動技術善治,讓技術服務於社會。
最後是技術的管理問題。對於人工智能新技術,如何管理一直是人們比較關心的問題。“暫行辦法”在相關的法律法規、社會公德、倫理道德以及對社會底層價值觀念的支持等方面作出規範,特別是明晰了違法處理措施和監督檢查措施。
當前,利用政策推動技術的創新發展已成為大國競爭的主要手段,同時避免技術狂飈和危害社會不僅是政策的目標,更應成為各類創新者的自覺遵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