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科技讓文明在“古蜀之眼”中閃耀
http://www.CRNTT.com   2023-07-30 09:23:58


三星堆博物館(來源:新華社)
  中評社北京7月30日電/據光明日報報導,7月27日正值三星堆博物館新館首日試運行,以“堆列三星,古蜀之眼”為設計理念的博物館,如何通過新技術“加持”考古文博事業多元立體化發展?如何依靠科技助力文保、研究、修復,並兼顧新的展陳方式?帶著這些問題,科技日報記者進行了探訪。

  外形酷似“古蜀之眼”的三星堆新館是目前西南地區建成的最大遺址類博物館單體建築,分為地上兩層、地下一層,展陳面積2.2萬平方米。三星堆博物館景區管委會規劃建設部部長朱亞蓉說,此次新館展出的文物多達1500餘件,除了青銅神樹、大立人等以前展出過的文物,還包括了6座新發現祭祀坑新出土的300多件文物。此外,1986年1、2號祭祀坑的200多件文物也首次亮相,新館上新文物接近600件。

  眾多“國之重器”如何用科技手段呈現?記者看到,為保證三星堆“新六坑”出土重器,如青銅騎獸頂尊人像、青銅神壇等能在新館陳列中與觀眾見面,同時又能保證文物保護、研究工作能順利開展,在新館陳列“天地人神”展區採用了數字化修復演示的新展陳方式。

  其中,借助修復師的手工拼對結合AI算法,工作人員通過數字化虛擬修復技術實現器物的跨坑拼接及修補復原,並通過3D打印技術製作出原比例研究性復原仿製品,重現文物神采。“將AI技術、3D打印用於文物修復和展出,這種全新的展陳方式,兼顧文物保護需求與陳列展示效果。”博物館工作人員以“騎獸頂尊人像”展品為例介紹說,該展品分別由出自二號坑的銅尊口沿、出自三號坑的銅頂尊跪坐人像和出自八號坑的銅神獸組合而成,“通高超過2米的文物經歷了3000多年的磨礪,本體脆弱。通過AI技術、3D打印以1∶1的文物模型展出,既滿足文物安全穩定展出的需求,又可一睹文物的奇特與精美。”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