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5日電/物流業是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先導性產業,製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全社會物流總需求的主要來源。
經濟日報發表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工業發展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張厚明文章表示,當前,中國物流業製造業融合發展趨勢不斷增強,製造業供應鏈順暢運轉,對跨境物流運輸能力、物流運輸效率以及物流業發展質量和水平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方面,中國對跨境物流運輸需求較大。2022年,中國工業增加值總額首次超過40萬億元,其中製造業增加值總額達33.5萬億元。同時,中國對外貿易突破40萬億元人民幣,穩居世界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地位。另一方面,中國製造業物流成本偏高,供應鏈物流效率有待提升。據測算,從製造業企業的成本方面看,工業產品的物流採購成本高達90%,而生產成本僅占10%;從生產流程方面看,物流時間占比達90%,而生產時間僅占10%。目前,中國工業品物流總額占全國社會物流總額的比重高達90%左右,現代物流業在提升製造業附加值方面潛力巨大。
文章指出,總體上看,製造業供應鏈核心競爭力的提升,需要物流業提供有力支撐。伴隨著跨區域合作開展以及產業分工持續深化,傳統製造業對物流的需求發生了深刻變化,即從原來的“時間長、批量大、周轉慢、品種少”向“時間短、批量小、周轉快、品種多”轉變。國際經驗表明,現代物流服務業嵌入製造業供應鏈,能夠有效推動製造業價值鏈位置的提升,即從價值鏈的低端邁上中高端。進一步提升製造業供應鏈物流發展水平,尤其是提升跨境物流運輸能力和效率,是當務之急。
對此,一是要加強部門間溝通協調,搭建緊密銜接的多元化供應鏈物流渠道,著力保障製造業供應鏈物流暢通。支持國內相關部門做好有關國家和地區的港口、鐵路、公路等情況的動態監測,為企業產品運輸路線提供指引。二是要提升製造業供應鏈物流信息共享程度,加快推進先進信息技術的運用,提升供應鏈物流效率並降低物流成本。重點建設製造業供應鏈物流公共信息網絡服務平台,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數據流動、數據應用、數據治理方面的合作交流,形成物流網絡協同效應,提升供應鏈跨境物流運行效率。同時優化口岸營商環境,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優勢,提升製造業供應鏈物流信息化水平。三是要引導企業密切關注關鍵訂單進展情況,適時擴大庫存容量以及建設海外倉庫,有效緩解物流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