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兩年多的試驗,如今,不僅是李林貴負責的葡萄樹長勢喜人,在同心縣下馬關鎮的南安村、河西鎮的旱天嶺村、王團鎮的圓棗村,甚至吳忠市紅寺堡區、中衛市中寧縣,葡萄根域限制高效栽培技術都取得了良好的示範效果。
“該項技術幫助這些地方解決了由於土壤鹽碱問題突出、地下水位過高導致的土地撂荒、收益不高等問題,將鹽碱地變成了優質高產的鮮食葡萄種植園。”楊小琴說。
推動科技成果“出園入戶”,支撐服務中部乾旱帶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這是農業科技工作者不變的初心。
寧夏農村科技發展中心黨支部以寧夏旱作節水高效農業科技園區為載體,強化科技服務、需求凝練、成果對接和觀摩培訓“四位一體”,以多種形式促進園區科技成果示範推廣和轉化應用。
目前,園區“農林復合高值高效種植技術”“設施菌菜立體復合栽培”“玉米大豆帶狀復合高效種植”等一批科技成果已走出園區,在農業生產一線開枝散葉。
為切實推廣先進適宜農業旱作節水科技成果,7月25日,寧夏農村科技發展中心聯合同心縣科技局、王團鎮人民政府在寧夏旱作節水高效農業科技園區舉辦了第三屆旱原瓜菜節暨縣域科技成果推介對接活動。
活動集中展示了園區培育的西瓜、茄子、青椒、玉女果等農產品以及“設施蔬菜與羊肚菌輪作栽培”等7項科技成果。6名專家圍繞科技成果引進轉化對新型經營主體、科技致富帶頭人、村民開展了專題培訓。
旱原瓜菜節舉辦了三屆,向同心縣及周邊縣區、鄉鎮推廣旱作節水科技成果近20項,示範推廣面積近1萬畝,生動踐行了寧夏旱作節水高效農業科技園區“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把成果送到農民家”的建設初衷。
“都說要打通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最後一公里’,我們一直在努力探索。”周小平表示,充分發揮園區科技專家和成果集聚優勢,針對引進科技成果的單位和企業提供全鏈條、常態化服務,將是園區發展的一條必由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