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中提到,嬰幼兒敏感性皮膚疾病的臨床表現比較多變,外界環境和季節的變換常伴隨紫外線、沙塵、花粉、空氣濕度、微生物等刺激因素的變化,會導致不同的皮膚病理狀態。主要表現病症有7類:尿布皮炎、痱子、特應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皮膚曬傷、乾燥性皮炎、丘疹性蕁麻疹。其中尿布皮炎、痱子、皮膚曬傷等多發於夏季,特應性皮炎常於春季加重,皮膚乾燥、瘙癢常發於秋冬季節。
尿布皮炎,又稱新生兒紅臀,大約20%的2歲以內嬰幼兒都在某個階段患過尿布皮炎;痱子,出汗、皮膚過熱和汗孔機械性的阻塞是引起痱子發生的必要因素;脂溢性皮炎,嬰兒脂溢性皮炎常見於1-3個月的肥胖嬰兒;乾燥性皮炎,環境濕度低於30%是乾燥性皮炎最重要的發病原因,經常使用香皂清洗皮膚、使用乙醇或丙酮去除皮膚脂質或使用幹性乳液都會造成乾燥性皮炎;丘疹性蕁麻疹,是嬰幼兒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已經證實為蟲咬皮炎,流行於昆蟲活動的季節;最為常見的是特應性皮炎,特應性皮炎皮損的分布具有年齡階段性,分為嬰兒期、幼兒期和青少年期。眼瞼受累在各年齡階段均可見到,此特徵有助於本病的診斷。
加強嬰幼兒肌膚護理 提升相關防治教育
關於敏感肌膚的防治策略,避開過敏食物、改善環境為最基礎的處理方式,此外使用抗過敏護膚品和就醫處理也是常規方式。目前,對於嬰幼兒敏感肌防治教育仍相對欠缺,存在嬰幼兒家屬不懂得正確的敏感皮膚的護理方法、缺乏對於危險因素的規避意識等問題。
隨著互聯網社交與醫療平台的普及與完善,母嬰APP、醫生指導和求助親朋好友是普遍獲取肌膚敏感護理方法的主要途徑,調查發現學歷越高,使用線上問診、小紅書和微信文章的比例越高。有研究表明,通過對患兒及其家屬進行治療性教育,可以更好地改善AD的症狀和延緩“過敏性進程”進一步發展為變應性鼻炎、哮喘等過敏性疾病。
洗護產品、護膚品和營養補充劑是家長選擇最多的敏感肌膚的相關預防產品,抗敏護膚品則更受到高學歷用戶的青睞。報告提示,嬰幼兒皮膚護理產品是為從新生兒至6歲的兒童設計的護膚、護發及衛生用品,部分產品添加了對敏感皮膚起到舒緩作用的成分,如神經醯胺、燕麥成分等。按劑型分類,液體劑型有:浴液、洗髮露、花露水等;乳液劑型有身體乳、保濕乳、防曬乳等;膏霜類劑型有面霜、護臀霜、防曬霜等;粉類劑型有爽身粉、痱子粉等。
報告詳細闡述了神經醯胺、燕麥在調節皮膚屏障功能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據瞭解,以專為嬰幼兒敏感肌膚研發護膚品品牌艾惟諾為例,其產品主要成分就包含燕麥,其產品經過25項臨床研究,調研了2500名皮膚受損者,證實了產品中的膠體燕麥可舒緩皮膚、平衡肌膚微生態,是安全且有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