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24日電/中國有全球最具發展潛力的超大規模市場,鞏固和發揮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這是不斷增強高質量發展持久動力的關鍵一招。近日,《關於恢復和擴大消費的措施》對外公開發布,系統部署了六個方面20條舉措,其中從壯大數字消費、推廣綠色消費的角度對於拓展新型消費進行了明確布置。當前,要堅持優化供給與擴大需求相結合,充分挖掘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創新消費場景,拓展消費新需求。措施綱舉目張,從促消費全局出發,與已出台的消費專項支持舉措形成合力,與其他優投資、穩就業、促增收政策形成“組合拳”,能夠增強擴大內需的政策綜合效應。
供需雙側發力提升新供給更好匹配新消費
經濟參考報發表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決策咨詢部形勢室主任郭麗岩文章分析,“措施”是順應消費升級趨勢,回應消費者訴求,通過創新商品、要素和制度供給,推動國內消費市場由大向強轉變的方向性和指導性文件,在這個時點發布具有必要性和緊迫性。
從需求側看,中國有超大規模內需市場,有全球規模最大、成長性最好的中等收入群體,孕育著大量消費升級需求。近年來,中國消費市場規模穩步擴大、結構持續優化、業態更加豐富,居民消費從實物商品加快向服務消費擴展。2023年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服務性消費支出占居民消費支出的比重達44.5%,比去年同期明顯提升。但與部分發達經濟體相比,中國發展享受型消費支出占比仍有20%左右的提升空間。隨著居民收入穩步恢復和增長,智能綠色健康安全將成為居民消費的一致性偏好,消費追求更加趨向個性化與品質化,需要更好匹配這種升級趨勢。
從供給側看,以消費升級為導向的產業升級正在提速,產業體系對智能化、共享化、網聯化等新形態和新模式的支撐有望進一步增強。客觀上,當前消費品產業同質化與消費高端化趨勢之間存在一定矛盾,自主品牌建設滯後與品牌消費激增之間存在不匹配問題,表現為低端產品與服務供過於求,高端優質產品與服務供不應求,支撐國內市場潛力加速釋放的有效供給仍不足,尤其是自主、新興、高端、走國際道路的品牌建設亟待提速。就提升供需匹配性和暢通供需循環而言,關鍵是要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著力提升優質商品和服務供給,促進商品和服務市場高水平統一。
拓展新型消費政策舉措加速形成合力
文章介紹,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已經出台了一攬子促進新型消費的政策舉措,形成推動新型消費市場發展壯大的政策“組合拳”。包括出台了引領新型消費加快發展的意見和實施方案、促進綠色消費的指導意見和實施方案,以及關於家居消費、電子產品消費、汽車消費等專項促消費舉措等,都把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高端化、品質化作為重點引導和支持方向,通過新供給創造新需求,新需求牽引新供給,著力打通新型消費市場發展壯大過程中面臨的堵點,加速活力和動能釋放。這次措施提出的壯大數字消費、推廣綠色消費正是梳理總結已出台政策和各地實踐,深入挖掘居民新型消費發展潛力的集大成式的舉措。
當前,全國範圍和主要區域在促進新型消費方面已經取得一系列亮點與成效,這為進一步拓展國內新型消費市場發展空間提供了有利條件。一是新型基礎設施相關重大項目加速落地,有效投資對於新型消費的促進作用增強,如今年上半年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12.5%,智能消費設備製造業增加值增長了12%。二是利用國內超大規模市場的資源優勢,不斷創造新的應用場景,支撐新一代信息技術、數字化、智能化、綠色低碳技術革新與新產品迭代,例如上半年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超過30%,推動智能網聯等新型消費不斷連點成鏈、擴面提質。三是接觸式服務消費快速恢復,有利於推動實物商品與信息服務、智能服務深度融合。上半年,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4%,其中信息服務、住宿餐飲、批發零售、交通運輸、租賃和商務服務等對服務業的貢獻率超過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