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紀欣 |
中評社台北8月25日電(作者 紀欣)今年適逢八二三砲戰65周年,蔡英文、侯友宜及郭台銘都親赴金門,柯文哲也前往大直忠烈祠致意。儘管其目的多少與2024選舉造勢有關,但也再次證實:和平避戰是台灣社會當前的最大公約數。
侯友宜在金門表示,要將金門打造成“兩岸經貿示範區”,並提出包括推動金門與對岸的通電通氣、打造金門成為兩岸客貨樞紐、影視文化城、兩岸醫療專區、金廈大橋公投、提升金門軟實力等六大主張。侯也表示:“和平不可取代,協商降低衝突”、“我若當選‘總統’,會在合乎‘中華民國憲法’的九二共識下,恢復兩岸協商溝通機制,讓台海安定、金門發展、台灣安全、人民安心”。
郭台銘則宣布會以2千萬美元作為起始基金,成立“金門和平倡議基金會”,推動八大事項,包括創設兩岸和平協商辦公室、建立兩岸和平戰略研究院,以推動兩岸交流、會談及研究;建立新媒體平台,以蒐集並傳播全球有利推動兩岸和平的訊息。郭也提醒大陸不要以武力相逼,以免適得其反。
其實,隨著兩岸史料逐步開放,金門砲戰當時的各方考量及決策過程已愈來愈清晰,對後世的影響也更為明顯。簡言之,砲戰雖是國共兩黨處於內戰延續的狀況下,所進行的軍事對抗,但由於雙方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砲戰反而成為兩岸由戰爭轉向和平的起點。事實也證明,自該次砲戰後,兩岸再沒有大規模的攻防戰鬥,大陸的對台政策由“武力解放”逐漸轉向“和平統一、一國兩制”,而國府也由“反攻大陸”逐漸轉向“三民主義統一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