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建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出台針對體育社會組織和專業人才的激勵性政策,完善職稱晉升政策。對於公益性和公共性的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項目,建立健全減免稅政策。統籌公共場館資源,將可用於公共服務的時間段公開發布,為協會公益服務提供場地支持。
民盟盟員、北京易聯易通科技有限公司經理、北京網絡體育發展促進會副會長劉阿利稱,目前北京已有1.2萬餘家體育社會組織,涉及大量註冊、年檢、審核等行政工作;每年舉辦5萬餘場活動,上千萬人次參與,涉及繁雜的組織、協調、宣傳等工作。傳統的運行管理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廣大體育社會組織、會員群眾的實際需求。建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北京市全民健身服務平台統一門戶,對全民健身事業進行信息化管理、指導和動態監測,推動全民健身事業的精準決策、精細管理、精密運營。
第十三屆市政協委員、首都體育學院原院長鐘秉樞是調研組專家。他建議,依法推進北京體育社會組織登記改革。推動建立公開、透明、科學、銜接的體育社會組織登記審核機制;完善退出機制,整治“僵屍”體育社會組織,形成登記“有進有出”工作局面。
·建議在街鄉、社區村 配備專職社會體育指導員
北京市政協委員、首都體育學院體醫融合創新中心主任張岩建議,推動體育和醫療衛生融合,鼓勵社會力量興辦以全民科學健身為核心的體醫融合服務機構,在國民體質監測數據基礎上,開展體育醫學監測數據的規範化采集,推動運動流行病學建設,指導包括特殊體質人群的全民科學運動。
市民往往關注小區和工作單位附近有哪些健身場所、如何收費?東城區政協委員、中國體育報業總社新體育網編輯部副主任方卉建議,通過信息化手段,整合全民健身場地、培訓資源,建設集“服務、商務、交流”於一體的“健身地圖”平台,通過精準便捷的服務,提高群眾對健身資訊的知曉率。
調研組專家鐘秉樞還建議,將全民健身公共服務納入社區服務體系。在街鄉、社區村配備專職社會體育指導員等專門人才,形成以全民健身為先導,為居民提供集運動、營養、心理、環境、健康干預於一體的基層健康促進服務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