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3日電/據經濟日報報導,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多部門和京津冀三地政府共同編制並於日前印發的《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提出,到2025年,京津冀產業分工定位更加清晰,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同時,現代化產業體系不斷完善,培育形成一批競爭力強的先進製造業集群和優勢產業鏈,協同機制更加健全,產業協同發展水平顯著提升。
協同發展,產業為基。產業協同發展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三個率先突破領域之一,是牽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的關鍵,也是推動京津冀地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近年來,京津冀三地始終把產業協同發展作為戰略突破的先行領域,圍繞北京的“四個中心”、天津的全國先進製造研發基地等、河北的全國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等的功能定位,有序開展產業的承接轉移、對接協作、轉型升級。目前,京津冀地區“2+4+N”產業合作格局已初步形成,成為引導產業有序轉移、精準承接、集聚發展、深度合作的重要載體;創建多個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加快了京津冀三地產業特色化、園區專業化、產城融合化發展步伐。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方案》明確提出“將京津冀打造成為立足區域、服務全國的先進製造業創新發展增長極和產業協同發展示範區”的戰略要求,細化部署了“四項原則”和“八大任務”,為深入推進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提供了行動指南。面向未來,要以產業為基礎促進協同發展,就要做好以下幾項基礎性工作。
首先,明確責任做好協同。職責定位的明確至關重要,關係著京津冀三地產業分工與協作的質量。京津冀三地要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自覺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權責上要主動擔當,行動上要勇於當先。要按照“產業協同發展示範區”的戰略要求,以進一步明確京津冀產業分工定位為重點,優化產業結構和空間布局,加強區域聯動與政策協同,積極構建活力強勁、協作緊密的區域產業生態。
其次,各盡所能做好協同。做好分內之事,守住協同之責。京津冀三地要牢牢牽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這一“牛鼻子”,堅持承接疏解與促進發展並舉,謀劃好各地區的產業規劃與任務部署,集中精力培育各具特色的優質產業,協同打造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群,在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之中“辦好協同的事”。特別是要以高端智能綠色化發展為方向,加快結構體系升級、技術路徑創新、發展模式優化,著力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自主可控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再次,補短鍛長做好協同。在補齊短板、鍛造長板上同向發力、下大功夫,加快推進產業創新發展。按照“先進製造業創新發展增長極”的目標要求,京津冀三地要以產業協同創新建設為關鍵,探索共建集“基礎研究+前沿技術+原創技術+成果轉化”於一體的創新合作平台,切實增強區域產業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尤其是要高度重視優質企業群體培育,打造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及其特色產業集群;在此基礎上,共同探索多元化產業對接合作模式,構建區域內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良好生態。
總之,只要京津冀三地切實增強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政治自覺、戰略自覺、行動自覺,動真格、下苦功、求實效,堅定落實各地區產業功能定位,不斷做大做強做特做優各自產業基礎,以區域產業高水平協同牽引要素資源相互支撐相互促進,就能推動京津冀協同實現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