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新發展格局戰略支點是一項系統工程,為建設中國式現代化提供“灣區範式”。
|
中評社北京9月5日電/2023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時賦予粵港澳大灣區“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高質量發展的示範地、中國式現代化的引領地”的全新定位,這是審時度勢的戰略部署,也有深厚的理論淵源。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新發展格局戰略支點是一項系統工程,在實施過程中需從制度、產業、科技、人才等五個方向協同發力,從制度型開放暢通經濟外循環,打造高端產業“聚集地”,著力發展科技創新“策源地”、建設高端人才“蓄水池”、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方面明確建設新發展格局戰略支點的實施路徑,為建設中國式現代化提供“灣區範式”。
積極培育制度創新“試驗田”
南方日報發表廣東財經大學副校長鄒新月、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羅志恒文章提出,以香港為重要窗口,積極參與國際治理,引領國際貿易、投資新規則,以制度型開放暢通經濟外循環。香港是中國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作為自由貿易港和國際金融中心,擁有完善的國際營商環境和規則體系,在知識產權保護、國際仲裁、醫療、教育方面全球領先。因此,香港稅收、貿易等規則最容易被國際社會接受,是中國規則“走出去”的便利通道。特別是近年來香港已經實現由亂到治的重大轉折,正處在由治及興的關鍵時期,未來亟須探索香港與內地規則上的最大公約數。例如依托香港完善的金融服務體系與監管制度,深入實施南沙跨境貿易投資高水平開放試點,加快南沙(粵港澳)數據服務試驗區建設,最大限度便利服務貿易企業開展跨境服務業務等,以“制度型開放”暢通中國經濟外循環。
發揮深圳先行示範區以及四大平台先行先試制度優勢。一方面,深圳作為先行示範區享有特區立法權,可以通過立法保障改革、推動改革、規範改革,利用法治先行布局,為自主創新和新興產業發展保駕護航。例如深圳利用特區立法權,在無人駕駛領域走在了全國前列。另一方面,橫琴、前海、南沙、河套等平台先行先試的功能,有助於“以點帶面”發揮高水平開放的制度優勢,不斷取得新突破。例如以南沙為平台,依托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建設“灣區矽穀”,構建“港澳成果+南沙轉化+灣區應用”的開放型區域協同創新共同體;增強南沙航運、貿易、金融等樞紐能級,攜手港澳共建大灣區航運聯合交易中心。再如以前海為平台,創新深港之間的金融、稅收與法務合作,探索跨境保險通等新的互聯互通模式,充分發揮先行先試制度優勢。
持續打造高端產業“聚集地”
文章表示,借鑒世界灣區經驗,以城市為單位打造分工明確、協同發展的產業布局體系。國際灣區重要實踐經驗就是立足於核心區和外圍區的比較優勢,建立產業分工雁陣布局體系,發揮產業鏈上下游環節之間的協同效應和外溢效應。例如舊金山灣區內,核心區矽穀以信息技術行業的高科技企業為主,匯聚了谷歌、蘋果、英偉達等科技巨頭;外圍的聖何塞市則依托風險投資產業和高等教育產業為矽穀的創新創業輸送資金和人才,奧克蘭則以製造業和交通運輸為主,為矽穀的高科技產業提供各種原材料、中間品以及產品輸出服務。由此,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可以借鑒國際灣區經驗,把握“珠三角製造業強、港澳服務業優”的產業格局,持續推動城市間產業融合互補。具體說來,一是四個中心城市要按照“廣州——全球商貿中心、深圳——科技創新中心、香港——國際金融中心、澳門——世界旅遊休閑中心”的定位,強化核心產業優勢,發揮引領帶動作用。廣州、深圳雙城聯動,發揮國際大都會城市引領作用,補齊商貿物流等基礎設施短板;港澳積極融入灣區建設,發揮其金融、教育、貿易、專業服務等領域的優勢。二是東莞、佛山、惠州、珠海、中山、江門、肇慶等城市要有所為有所不為,對接中心城市優勢產業鏈,從垂直分工逐漸邁向多鏈融合協作。其中莞佛珠等城市積極吸引電子信息、機械和精密設備高端產業落地,其餘中小城市積極培育配套和協同產業。三是大力建設粵港澳合作的平台載體。橫琴積極引進高端製造、中醫藥、文旅會展商貿、現代金融企業;前海對港澳擴大教育、文化、醫療、金融、法律等服務領域開放,加強與港澳的交通、通信、支付規則銜接;南沙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機器人、數字經濟、海洋產業粵港澳合作,設立大灣區國際商業銀行,等等。
把握科技革命,人工智能、電動化等產業革新浪潮,打造世界一流企業,“以點帶面”增強灣區產業競爭力。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構建離不開微觀企業主體的作用,而世界一流企業往往在產業發展的關鍵領域、關鍵環節和關鍵資源配置中起著決定性作用,不僅影響產業的規模體量,更引領技術的變革。產業發展得好不好,事實上等同於相關產業的企業強不強,有沒有絕對話語權,有沒有全球品牌競爭力,有沒有創新技術的引領力。目前,大灣區內的頭部企業在國內處於一流水平,為產業鏈供應鏈升級奠定了先發優勢,華為、大疆、騰訊等9家廣東企業PCT專利申請量入圍全球企業50強,占全國入選數的近70%。但灣區內頭部領軍企業在發展質量、品牌價值和國際化競爭等方面與世界一流企業存在明顯差距,因此,為推動產業升級,打造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粵港澳大灣區需要在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高端裝備、精密儀器、人工智能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培育世界一流企業,給予更多政策傾斜,發揮其產業帶動能力,助力構建富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設立一流企業培育工作領導小組,加強頭部一流企業培育的分級指導和協調,鼓勵一流企業依托產業鏈、產品鏈和供應鏈織鏈成網,構造產業生態集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