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議現場(中評社 海涵攝) |
中評社北京9月16日電(記者 海涵)9月15日,北京文化論壇“以文化人:文藝價值與社會生活”平行論壇舉行。分論壇由國家廣電總局、國家電影局、中國文聯、中國作協、北京市廣播電視局、北京文聯等單位指導和承辦。
在主旨演講環節,來自文學、舞蹈、哲學、美術、影視等領域的專家圍繞分論壇主題,從多角度出發探討了“如何讓優秀文化走進人民生活。”
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清華大學教授、著名作家格非表示,今天,人類社會的發展越來越複雜化,勞動分工也越來越細密化。個人生存本身也日益碎片化、同質化和原子化,現代科學和技術,尤其是傳媒技術飛速發展,知識生產的密集與膨脹,為我們提供了越來越便捷的生活方式、越來越豐富的交流途徑和手段,但並沒有讓人與人之間心靈靠得更近。甚至在某些方面,人們對各類知識紛至沓來的無所適從,反而加劇了交流的困難。意見、觀點和觀念的表達,反而更有排他性,並日趨狹窄化。在這方面,文學作為一種心靈交流的特殊方式,在今天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北京電影家協會主席、著名導演、監制黃建新表示,今天論壇的主題是“以文化人”,它強調了文藝作品的思想性、藝術性,以及教化意義。這對電影創作者的道德修養提出了要求,也對文藝作品的藝術水準與精神內涵帶來了更高的標準。近年來,中國文化市場的蓬勃發展為電影創作提供了肥沃土壤,提供歷史機遇。作為首都電影人則需要以“明德修身”為先,不懈進取,尋求進步,精益求精,花大力氣拍出好影片。一是要強化思想積累;二是要提升藝術修養;三是要增強知識儲備。文藝創作的過程是艱難的,就像是在迷霧中尋找燈塔。文藝工作者要持之以恒,用電影展現歷史的廣闊、弘揚世人的美德、傳遞時代的新聲,為人民奉獻更多有筋骨、有溫度的作品,讓創作的芳華絢麗綻放。
北京舞蹈家協會主席、著名導演陳維亞表示,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推出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這些重要指示給我們新時代文藝工作指明了方向,吹響了前行的號角。新時代為包括舞蹈藝術在內的社會主義文化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燦爛的中華歷史文化、火熱的新時代生活,是我們舞蹈工作者創作的源泉;人民大眾對藝術的熱愛和需求,是我們舞蹈工作者創作的動力;表達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們舞蹈工作者的神聖使命。衹有深入生活、擁抱生活、體驗生活,我們才能創作出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好作品。新時代開啟了光明與夢想的新征程,也為舞蹈事業的發展開啟了新的征程。藝術創作與生活息息相關,大地不會老去,生活之樹常青。衹有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成為一種自覺行動的時候,我們才有可能出好作品。
哲學社會科學一級教授、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陳平原表示,“想象中國”的能力、趣味及境界,不僅屬於“小說”,也屬於“詩歌”、“戲劇”、“電影”、“繪畫”等,還有“散文”。這裡所說的“想象”,不限於虛構與敘事,還包括體察、描摹、鋪陳、玄想、辨析、批評等。不同於文學史著之表彰作家才華,專題散文集更多考慮讀者感受。若能以史家眼光廣泛閱讀,提煉精彩的主題,開掘深刻的意旨,呈現遼闊的視野,採用合適的編選策略,兼及文學、思想與學問,散文完全同樣可以“作為想象中國的方法”。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客座講席教授包華石(美國)表示,文化就是社會典範的自然領域。因為視覺藝術可以推廣,或是抵制某些社會典範,圖像有能力塑造人的行為和意識形態。中國也好,歐洲也好,貴族社會的崩潰打破了堅硬階層的界限而導致了社會比較多的流動性,在東與西,畫家使用了橫行的構圖法,表現這種新的人際關係。橫行邏輯的特徵是雙方交流的可能性,有利於培養平等與和諧的文化交流。
中央民族大學教授蒙曼表示,我們的生活需要有足夠的文化力量支撐,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正是這樣的文化力量。走進生活,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最好的傳播途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必須活在人們的生活中,才能不斷創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連續性和突出的創新性。其實,這兩個特性是相輔相成的關係,文明衹有不斷地推陳出新,才能持續地向前走,最終形成突出的連續性。要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進生活,所有的做法最終都要落實到一個理念,就是讓傳統文化去貼近人的真實需求,去貼近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這個理念是一切方法和技術手段的源頭,也比任何方法和技術手段都重要。 |